这是无人机拍摄的苏州网师园 。新华社资料片(采访人员季春鹏摄)提到“苏州园林”,不少人脑中会自然浮出想象:踏过碧泉一池、堆叠山石,漫步亭台轩榭、曲径长廊,手捧一盏香茗,便可倚楼听雨、品闻花香 。
始于春秋,盛于明清,苏州园林从古至今是诗意江南的代表 。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苏州城内目前尚存100多座古典园林,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置身坐落在苏州市中心的园林庭院,顿感清幽闲适,让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走走停停,游人难免心生困惑:在自然风光匮乏的闹市,苏州园林是如何实现可赏、可游、可居的?
三万顷太湖裁一角,七十二山峰剪一片,集山川城郭于一园内,这便是苏州园林 。
“咫尺乾坤”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称雄一方,下令大夫伍子胥造阖闾大城,苏州建城史由此展开 。此后吴国王室兴建夏驾湖、姑苏台等大量苑囿别馆,开启姑苏城内造皇家花园的传统 。随着战火纷争,如今留存下来的多是宋元明清时期士绅官贾的私家庭院 。
初春时节,位于苏州城东南隅的网师园内暗香浮动 。这座占地约8亩的园林,是江南中小型园林的典范,被誉为“小园极则” 。洞门前、花窗下、假山旁,腊梅与园林景致搭配成趣,移步换景,让人不禁感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雅致的园林之景源于太湖山水 。北宋末年徽宗皇帝赵佶,下令征集太湖花木湖石,后运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开造园林 。此事由苏州人朱勔负责办理,他借机敲诈勒索,到处搜寻奇石异卉,这就是历史上的“花石纲”事件 。据传如今苏州织造府遗址的瑞云峰,正是当时征集后未运走的“花石纲”遗物 。
园林的精巧更与匠人技艺密不可分 。永乐年间,主持建设北京故宫的蒯祥就是苏州香山人,香山匠师手艺精绝,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美誉,而苏州古典园林多出于“香山帮”之手 。
“山石、花木、建筑、水景是造园的四大核心要素,造园者将这些要素相互交织,构成数不尽的斑斓组合,让园林层次错落有致,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介绍 。
正如作家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所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成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里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
始建于明代的拙政园,是当今苏州面积最大的园林,由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人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上拓建而成 。名著《红楼梦》的诞生与拙政园不无瓜葛,相传康熙年间曹雪芹出生于园内,少年时常在园中徜徉,书中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便取材于拙政园 。
【苏州园林古诗赏析 关于苏州园林的诗句有哪些】站在最能代表拙政园特色的中花园内,能见以挖池堆山方式筑成的三座小岛,水流潺潺,树木层叠,给人“曲径通幽”之感 。拙政园管理处副主任程洪福表示,拙政园东西向较长,而南北直线距离仅50米,造园者通过石桥、水面、小岛等细节,将整个园林分割成多个空间,由此实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效果 。
拙政园内诸多庭院以白色墙体为背景,点缀少许竹子和石头,留下或多或少的空白 。而在相隔不远的古城园林集聚地带,坐落着由知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步入其间,仿佛也能感受到观园之趣 。
同拙政园一样,苏州博物馆新馆也选取白色为建筑主色调,辅以适当黑与灰,好似中国画的白描 。整体以水池为中心,北部以拙政园院墙为界,所有展厅流线皆围水而设,像是为追求古典园林意境而造,以“神似而非形似”的方式传承了园林艺术的历史文脉 。
- 名言名句金句赏析 金子美玲的诗歌
- 古诗莲叶全文解析 莲叶何田田是指什么
- 意境最美的20个句子 纳兰词中最唯美的句子及赏析
- 描写桥的优美诗句 关于桥的诗句古诗大全
- 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有哪些
- 关于百合的古诗四句 赞美百合花的优雅古诗
- 燕歌行曹丕原文赏析 燕歌行曹丕翻译
- 有关冬天的古诗大全 冬天古诗句
- 月夜忆舍弟全诗赏析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
- 诗经采薇原文及赏析 诗经小雅采薇原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