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东汉·曹 操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这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登石碣山时所作的一首乐府古诗 。
建安十一年 , 乌桓攻破幽州 , 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 , 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 , 屡次袭扰 , 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北上讨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 , 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 , 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 , 以期实现统一中原的宏愿 。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 , 我们可以看出 , 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
而《观沧海》正是这时登碣石山时所写 , 身为主帅的曹操 , 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 , 又当秋风萧瑟之际 , 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 , 《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 沧海 , 即大海 。题目交代事件“观沧海” 。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赏析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这两句的意思是:策马东来 , 登上碣石山 , 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 。
开篇点题 , 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东、地点——碣石以及观察的对象——沧海 。
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 , 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
“碣石” , 在河北昌黎西北 , 六朝时沉入海里 。
“观”字统领全篇 , 是诗的线索 , 以下由“观”字展开 , 写登山所见所思 。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 这两句的意思是:海面浩渺 , 水波荡漾 , 突兀耸立的山岛 , 最先跃入眼帘 。
“澹澹” , 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何” , 这里当“多么”讲 。
“水何澹澹” , 写的是动景 , 写出了大海涌起阵阵波涛 , 显示了大海的力量和宏伟气象 , 其中有惊讶 , 有赞美 , 正是诗人勒马山头见大海时的第一印象 。
“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 “竦峙”是高耸屹立的样子 。
这两句动静结合 , 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曹操站在山上 , 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 , 所以他从大处落墨 , 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 , 给人一种坚 定倔强的感觉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这两句的意思是:岛上的树木 , 一丛丛生长着 , 百草丰茂繁密 。
这里具体写竦峙的山岛 , 是静态描写:虽然已到秋风萧瑟 , 草木摇落的季节 , 但岛上树木繁茂 , 百草丰美 , 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 这两句的意思是:大海在萧瑟的秋风中 , 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 。
画面从静转动 , 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
定神细看 , 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 , 汹涌起伏 。这儿 ,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 , 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
-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翻译对照原文断句
- 全文古诗朗读和解析 舟夜书所见古诗拼音版原文
- 赠别其二古诗原文 赠别其二杜牧朗读
- 太阳艾青原文及赏析 太阳的话艾青赏析
- 桃花源记重点佳句赏析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 送别李叔同原文赏析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学习浣溪沙全文主旨 浣溪沙古诗原文意思
- 泊秦淮注释及感情解读 泊秦淮原文及翻译
- 经典著作大医精诚的理解 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 意境最美的20个句子 纳兰词中最唯美的句子及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