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需求和心理学理解祥林嫂?

鲁迅给她的评价就是一个只会干粗活的女人,见人就爱叨叨自己悲惨的命运!难道她悲惨的命运真的是上天安排的吗?不是!祥林嫂一生的悲剧根源正是在于她无知没有文化!
?第一,祥林嫂综合征
祥林嫂是一个出身悲惨的人,她习惯于“宣泄”、“牢骚”,跟别人“宣泄苦闷”目的是使自己舒服一些,欲使自己得到心理上的安慰——“我真傻,我竟然不知道冬天有狼!狼把我家的阿毛吃了……” 。第一次,听众流下了眼泪……第二次,听众不再流泪,……第三次听众已经烦了!……祥林嫂说了无数遍!结果,别人在厌烦中奚落她、戏弄她,而使她不仅没有得到心理安慰,而且增加了更加强大的痛苦,并进入恶性循环 。
我们把“宣泄的手段与目的性的矛盾”的规律,称为“祥林嫂综合征” 。
?第二宣泄疗法
心灵鸡汤则是卡耐基借鉴错误的理论,并脱离实际的主观臆造 。文辞华丽,可当小说诵读,但难可悉行,用之误人 。
“心灵鸡汤”是《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的作者戴尔?卡内基追随弗洛伊德的“杰作”,他提出,尽管“ 没有人知道宣泄疗法这个谜语的完整答案”,但宣泄疗法的效果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就像他所说的,“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话语和谈话,仅是谈话”的力量 。
卡耐基的祖师爷布洛伊尔和弗洛伊德已经在他们1893--1895年的“早期通信”中谈的同样多:“语言的运用”,他们写道:“诸如短语‘让自己放声大哭’和‘发脾气’,能够证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这一事实 。”
虽然卡耐基不甚正确地宣称没有人能够够知道宣泄疗法如何施展其神奇作用,但这一论断是重要的 。事实上,的确没有几个人知道“宣泄疗法”究竟如何发挥它的作用,愿意了解这个答案的人甚至更少 。相反,“宣泄疗法”仅仅被看作是一则“常识”;这一“常识”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很少有人认为有必要去寻找“宣泄疗法”的历史证据,或者探寻“宣泄疗法”以及潜意识理论的科学价值 。正如布洛伊尔本人1895年所写的“似乎再也没有比要去争论当前思想是潜意识的还是前意识的了,因为它们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事实” 。
很不幸的是,布洛伊尔的治疗是失败的,他把仅仅是因为烦恼而求助的帕本海默,给治成精神崩溃、吗啡成瘾,几度辗转于各精神病院之间,布洛伊尔曾经对弗洛伊德的夫人玛莎说“帕本海默应该安乐死” 。弗洛伊德就是把布洛伊尔的、失败的、悲催的“帕本海默的病历”,粉饰成史诗级的辉煌的著作《安娜-O》,而这一黑幕已被揭开,精神分析学说的大厦已经坍塌!
?第三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有一个幸存灾民因亲人都在地震中死亡而伤心悲痛,但毕竟是伤痛,这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应该有的,极为自然的心理反应 。但是,他却被一拨儿一拨儿的心理咨询师们的车轮战式的“宣泄式咨询”给咨询得精神崩溃 。全国各地涌来大批心理咨询师来,他们热心地走访灾民,一拨刚走,又来一拨 。结果,每一拨儿的咨询,都是一次重复“揭开伤疤的痛!”
?第四,“宣泄吧”
“宣泄吧”是日本发明的,却没有改变日本人自杀率世界第一 。
在日本,由于日本民族的单一性和社会结构的同质性,他们极度强调“集团主义”和“业绩主义”相结合的献身价值观 。日本的职员或企业员工,如果到了时间而准时下班,就被视为“缺乏敬业精神”、“缺乏责任感”等而内疚、自责,而迟迟不肯离去,从而激发职业倦怠 。
日本人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宣泄吧”里找一个“宣泄人”贴上老板的照片,再一顿拳打脚踢以泄心中之忿;其次去酒馆一醉方休 。日本人的强烈耻感、劣等感等必然导致强烈的精神痛苦,激发巨大的压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