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 。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 。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 。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 。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 。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 。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
- 鉴赏《陈涉世家》原文及译文 陈涉世家字词翻译及原文
- 鉴赏鸿门宴字词句整理及译文 鸿门宴重点句子翻译
- 嗟来之食原文及译文 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
- 陆游筑书巢译文赏析 陆游筑书巢文言文翻译
- 关于咏露珠全诗赏析 咏露珠古诗译文
- 经典著作大医精诚的理解 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 军旅生涯的收获和感悟 三十年军旅生涯感悟
-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李商隐嫦娥的诗意
- 采莲曲古诗的译文和注释 采莲曲其二古诗
- 枫桥夜泊的注释和译文 枫桥夜泊古诗解释简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