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译文及注释 关于无题唐李商隐( 四 )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 。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 。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 。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 。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 。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 。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 。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 。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
赏析二袁青松
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綯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
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名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和上句呼应,青春难留,云鬓斑白,蜡炬燃尽,月光甚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最后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对綯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