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原文鉴赏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下一句是什么

李煜词《虞美人》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两个问句,绝望之感呼之欲出 。
“春花秋月何时了”——对宇宙万物的永恒与无常的困惑“了”作动词,是“了结”“结束”之意 。李煜开篇即发问:“春花秋月何时才会了结?”
春花秋月代表一年四季,也就是时间,春花与秋月交替出现,时间俨然就在这交替中永恒存在 。
而春天的花开花落、秋天的月圆月缺、春去秋来都是非常短暂的、转瞬即逝的 。时间又似乎是无常的 。
而它是用问句写的,表明作者对时间的永恒与无常无法理解 。这里也可以看作是对宇宙永恒存在的困惑,因为时间是宇宙的一种存在方式 。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无穷无尽的空间与无穷无尽的时间的总和被古人称之为宇宙 。
李煜对宇宙永恒发出的疑问类似《天问》——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 。”)
而值得注意的是,恰如司马迁认为人在极度痛苦时会呼天、呼父母 。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很明显,《天问》是屈原在极度痛苦时的发问,而“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样是李煜在无可奈何的心境下发出的困惑 。
甚至可以说,这一句表达的内容是反常的 。围绕“时间流逝”的话题,许多人想要表现的是对生命短暂发出的感慨与焦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
李煜同样对“春花秋月”的轮回非常苦恼,但他苦恼的是时间太漫长,不知何时了结,这样的反常心态只有在绝望的时候才会产生 。
这就与下一句很自然地衔接:“往事知多少?”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尚且如此,人事就更加变幻莫测了 。
“往事知多少”——对世事无常的痛苦与无奈我们可以想一下,李煜在这里说的“往事”,是什么事 。——包括写这首词之前的一切旧事 。
昔日做皇子时长辈的宠爱、艺术天赋得到充分的培养与挖掘、无忧无虑地成长……做一国之君时的无上权威、佳人伴侧、曼妙的歌舞……也包括沉溺佛教不理国政,直至肉袒投降,以及他被软禁在北方,过着“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 。
繁华与落寞,都是他的生命底色 。
“往事知多少?”是一种“人生如梦,往事成空”的感叹 。
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如梦”会显得很苍白、很无力;而对李煜来说,“人生如梦”却是一种用实实在在的经历构成的人生体验 。
由一国之君变为阶下囚,这种人生阅历不是谁都“有幸”能够体验的 。
而“往事成空”也就意味着往事不可追 。
春花秋月虽然短暂,但无休无止的更替似乎给人一种错觉:自然万物均可循环往复,似乎便没有理由伤春悲秋 。
可是人事的变迁,却往往没有可逆性 。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总之,这两句表现的是人生郁闷又苦于无解的呼问 。
随后的句子,皆围绕这两句展开 。“小楼昨夜又东风”与“春花秋月何时了”相呼应,正是因为“春花秋月”无穷无尽惹人烦恼,而又是东风劲吹、春花开放的季节正让人愁绪满怀 。
恰如唐圭璋先生分析:“一‘又’字惨甚 。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 。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 。”(《唐宋词简释》)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禁锢李煜的小楼不禁让人想起过去巍峨的宫殿,月色下勾起乡关之思,于是李煜便很自然地回首故国了 。然而回首的结果是更增痛苦的,让人忍受不住地痛苦 。回首故国必然想到往事,因此,这一句是与“往事知多少”呼应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