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 , 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 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 。而那时 , 安史之乱尚未发生 , 唐玄宗安居长安 , 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 , 所以 , 甲、乙两说显然错误 。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 , 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 , 也缺乏依据 。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 。相对而言 , 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 , 接近于作品实际 。
这可能是一首赠友诗 。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 , 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 , 早日回归长安 , 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 , 送友人寄意之作 。
赏析:
整体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 , 意在送友人入蜀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 , 展开丰富的想象 , 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 , 突兀 , 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 , 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 , 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 , 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 。然而就诗论诗 , 不一定强析有寓意 。但从诗中 , “所守或匪亲 , 化为狼与豺”看 , 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 , 告诫当局 , 蜀地险要 , 应好好用人防守 。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 , 文句参差 , 笔意纵横 , 豪放洒脱 。全诗感情强烈 , 一唱三叹 , 回环反复 , 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
整体把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 , 742~756)初年 , 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 , 展开丰富的想象 , 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 , 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 , 自秦入蜀的线索 , 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 , 以展示蜀道之难 。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 。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 , 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 , 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 , “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 , 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 , 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 , 由秦入蜀 , 太白峰则是第一道屏障 , 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 。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 , 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 。民谚云:“武公太白 , 去天三百 。”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 , 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 , 点染了神奇色彩 , 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 , 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 。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 。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 , 山高写得愈充分 , 愈可见路之难行 。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 , 高标接天 , 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 。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 , 直写山高 , 而且衬以“回川”之险 。唯其水险 , 更见山势的高危 。诗人意犹未足 , 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 。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 , 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 , 不言而喻 , 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 , 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
- 描写小草的短句 什么样的小草形容词
- 出塞赏析及翻译 出塞古诗的诗意和注释
- 描写荷花外貌的短句 描写荷花的句子和段落大全
- 撒娇的最高境界 撒娇节是什么
- 抖音怎么充钱点赞 抖音充钱点赞是真的吗
- 关于爱祖国的古诗 爱国主义诗句摘抄
- 今年河南的雨水多到令人害怕 平顶山暴雨亲历者雨不停不敢睡
- 浪漫经典爱情诗词名句 描写爱情的诗词
- 现代情诗大全爱情 现代爱情诗词名句大全
- 富有诗意的六字诗词 很有内涵的六字的诗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