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 , 简短单薄 。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 , 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 , 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 , 直到十一言 , 参差错落 , 长短不齐 , 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诗的用韵 , 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 。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 , 一连三换韵脚 , 极尽变化之能事 。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 , 自骚人以还 , 鲜有此体调” 。
关于此篇 , 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 , 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 。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 , 李白“自为蜀咏” , “别无寓意” 。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 , 实则写仕途坎坷 , 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 迄无定论 。?
逐段分析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 , 用了四韵 , 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 , 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 , 点染了神奇色彩 。《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 。据说当年秦惠王时 , 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 , 称为“五丁力士” 。他们力大无穷 。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 , 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 , 迎娶美女 。在回行路上 , 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 , 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 , 用力往外拖 , 忽然地动山摇 , 山岭崩塌 , 压死了五丁力士 。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 , 化为石人 。这个神话 , 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 , 凿山开路 , 牺牲了不少人 , 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 。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 , 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 , 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 , 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 。他们死了 , 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 。第一段诗到此为止 , 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 , 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 。“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 , 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 , 直到若木 。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 , 阳乌回翼乎高标 。”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 。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 。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 。“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 , 但作名词用 , 因而可以解作高峰 。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 。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 , 或有意附会 , 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 。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 , 可知决不是专名 。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 。《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 , 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 , 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 , 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 。从对偶来看 , 后者较为工整 , 若论句子的气魄 , 则前者更为壮健 。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 , 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 。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 , 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
- 描写小草的短句 什么样的小草形容词
- 出塞赏析及翻译 出塞古诗的诗意和注释
- 描写荷花外貌的短句 描写荷花的句子和段落大全
- 撒娇的最高境界 撒娇节是什么
- 抖音怎么充钱点赞 抖音充钱点赞是真的吗
- 关于爱祖国的古诗 爱国主义诗句摘抄
- 今年河南的雨水多到令人害怕 平顶山暴雨亲历者雨不停不敢睡
- 浪漫经典爱情诗词名句 描写爱情的诗词
- 现代情诗大全爱情 现代爱情诗词名句大全
- 富有诗意的六字诗词 很有内涵的六字的诗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