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读后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 , 汉族 , 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 , 婉约词派代表 ,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 ,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 后期多悲叹身世 , 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 自辟途径 , 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 , 崇尚典雅 ,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 , 留存不多 ,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 情辞慷慨 , 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 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李清照的词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 , 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 孤独 , 惆怅 。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及赏析 , 欢迎大家阅读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注释】
(1)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
(2)溪亭:临水的亭台 。
(3)日暮:黄昏时候 。
(4)沉醉:大醉 。
(5)兴尽:尽了兴致 。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 , 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
(7)回舟:乘船而回 。
(8)误入:不该入而入 。
(9)藕花:荷花 。
(10)争渡:“争”与“怎”相通 , 如何的意思 。争 , 使劲、抢着 。
(11)惊:惊动 。
(12)起:飞起来 。
(13)一滩:满滩 。
(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
【译文】
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 , 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 ,
深深地沉醉 , 而忘记归路 。
一直玩到兴尽 , 回舟返途 ,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
怎样才能划出去 , 船儿抢着渡 ,
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 , 都是记游赏之作 , 都写了酒醉、花美 , 清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 , 自然和谐 , 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 , 地点在“溪亭 ” , 时间是“日暮 ” , 作者饮宴以后 ,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 , 看起来 , 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 , 接写的“兴尽”两句 , 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 , 兴尽方才回舟 , 那么 , 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 , 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 , 行文流畅自然 , 毫无斧凿痕迹 , 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 , 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 , 这样的美景 , 一下子跃然纸上 , 呼之欲出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 , 自然和谐 , 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 , 地点在“溪亭 ” , 时间是“日暮 ” , 作者饮宴以后 ,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 , 看起来 , 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 , 接写的“兴尽”两句 , 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 , 兴尽方才回舟 , 那么 , 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 , 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 , 行文流畅自然 , 毫无斧凿痕迹 , 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 , 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 , 这样的美景 , 一下子跃然纸上 , 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 ,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 争渡” , 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 , 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 , 词戛然而止 , 言尽而意未尽 , 耐人寻味 。
- 人生感悟的经典诗句 人生如梦的经典霸气句子
-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 如梦令古诗李清照
- 如梦令全词欣赏 如梦令其二李清照词
- 如梦令三首古诗详解 如梦令全诗的意思
- 如梦令全文赏析 如梦令秦观翻译
- 昨夜雨疏风骤原文 《如梦令》古诗
- 大家有没有人生如梦的感觉?
- 如梦令古诗内容及解释诗意 李清照如梦令全诗赏析
- 红尘如梦的伤感诗句 古风红尘伤感经典句子
- 做梦有哪些好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