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与特征,七次信息技术革命( 二 )


为了打破信息贫乏的局面 , 人类历史上一场浩浩荡荡的信息技术革命开始了 。
第一 , 语言造就人类 。 语言的诞生是人类社会最终主宰世界的重要因素 , 但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 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 我们无法深入探究 。
我们不妨从上帝的角度一起感受一下 , 语言究竟是如何造就人类的 。
7-3万年前 , 我们的祖先智人似乎被上帝感动了 , 掀起了一场认知革命:
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大脑的内部连接方式 , 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 , 用全新的语言交流 。
然后它进化出了自己的一套社会属性 , 这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语言的根本原因 。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今天 。 微信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顶级应用?为什么陌陌能受到这么多用户的青睐?为什么微博推出“绿洲” , 阿里推出“像我一样”?即使头破血流 , 也要不遗余力地在社交领域抢占一席之地?
我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毕竟 , 社交是上帝为我们创造的独特属性 。
好了 , 我们继续语言造就人类的话题 。 与动物相比 , 人类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信息共享 。
虽然一个猿猴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 , 但是如果很多猿猴共享他们的认知 , 那么信息就会有很大的价值 , 而语言就是帮助共享信息、促进猿猴进化的载体 。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 语言的诞生主要解决了信息共享的问题 。 但是语言信息是不稳定的 , 光靠语言的传递会导致误传 。
如果我们需要将一些信息代代相传 , 我们必须有一个新的载体来承担这个任务——于是文字出现了 。
第二 , 文字创造文明与单纯的语言面对面的同步传递相比 , 文字的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的限制 , 引发了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
文字作为远距离信息传递的工具 , 赋予了我们传承对世界认识的力量 , 使古代人能够知晓文艺界、政界的重大事件: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孟韩非的深邃哲学思想 , 还是一国元首颁布的圣旨 , 即使是不识字的人 , 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传播也能略知一二 。
文字的出现主要解决了信息记录的问题 。 没有文字 , 就没有历史 , 没有文化 , 没有传承 , 就没有人类文明 。
《史记》的问世 , 无疑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而50多万字的传记通史 , 总共花费了240万片竹简 , 在当时可以装满很多节车厢 , 占据图书馆馆的一个大空室 。
在通讯和信息手段还不发达的汉代 , 《史记》的传播就像一股涓涓细流从夹缝中缓缓流过 。 正如《史记》所述 , 竹简不能方便地传递信息 , 人们需要新的文字载体 。 这种更先进的技术是印刷 。
第三 , 印刷促进了现代文明 。 印刷时代 , 人类社会实现的不仅仅是远距离传输 , 还有信息的海量传输 。
随着造纸术的发明 , 信息记录的成本大大降低 , 《史记》等著作的传播速度终于有所提高 , 人们可以用手抄写书籍并传承下去 。
印刷术的发展解决了“量”的问题 。 大量的信息会被远距离传输 , 这样承载知识的书籍就可以批量生产 , 快速流入社会 。
成本的降低使普通人能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和思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