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与特征,七次信息技术革命( 三 )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无疑是这段历史中的沉重一笔 。
人们通过文字和纸张实现远距离交流 , 各种文明相互交融 , 相互借鉴 , 相互促进 , 共同发展 。 而纸印刷创造了古代文明的巅峰 。
作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传承 , 书籍和纸张传递信息的方式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 但是无论是邮寄信件还是出书都存在时间延迟的问题 。
在信息传递爆发的时候 , 当人们等不及回信 , 焦急地担心信件会不会在传递过程中丢失的时候 , 收音机出现了 。
第四 , 无线电引领现代文明 。 历史的车轮在20世纪开启 , 无线电通讯开始普及 , 马车和信使作为信息传递枢纽的时代不复存在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陷入了苦难 , 而收音机却被大量投入军队服役 , 迎来了自己的辉煌 。 各参战国指挥官将无线电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 , 以便迅速掌握战况 。
到二战时 , 美国约有6万人拥有无限电台执照 , 其中约90%服务于战争和军事工业 。 纳粹德国想占领其他国家 , 第一手段就是控制电台 。 今天 , 广播电台和收音机仍然是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工具 。
第四次信息革命实现了语音的同步远距离传输 , 突破了文字、距离和时延的限制 , 使人们能够通过语音直接获取即时信息内容 , 感同身受 。
电报、广播等这类信息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 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信息量少 , 媒体形式单一 , 主要是语音 , 文字信息也很短 。
经过信息传播的变革 , 经过文字和声音的传播 , 将走向图像和视频传播的道路 , 把信息传播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
动词 (verb的缩写)电视促进了现代文明 。 电视的普及标志着多媒体的诞生 , 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影像于一体 , 使信息传递实时化、规模化、远距离化 。 更重要的是 , 大众有了直观的感受 , 信息的载体从此有了情感 。
这种感情色彩在越战报道中尤为典型 。 在战争初期 , 受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 , 人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战争中英雄的光辉形象 。
对于报纸和广播报道的战争情况和伤亡人数 , 普通人没有强烈的代入感 , 但电视直播展示了画面 , 使公众有直观强烈的感受 。 通过电视上播出的残酷画面 , 人们终于认识到 , 战场上没有所谓的英雄和浪漫 , 只有赤裸裸的血腥杀戮和绝望 。
电视作为多媒体的重要载体 , 使信息传递的方式更加丰富 , 更加感性和有冲击力 , 它的出现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代表之一 。
但是 , 电视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 我们只能接受给定的信息 , 却无法传递自己的信息 。 这种双向交流是电视无法实现的 。
不及物动词互联网引爆当代文明到目前为止 , 恐怕没有什么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令人兴奋的了 。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 , 信息传输达到了信息革命史上的最高水平 。 它有效地综合了以往信息载体的所有特点:实时性、远距离性和多媒体性 , 还具有信息双向交流的优势 。
在这项技术的基础上 , 出现了许多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 , 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