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待遇国家规定标准 博士后待遇国家规定标准住房 北京( 二 )




更重要的是 , 该所还按照中科院相关政策为博士后打开了职业“天花板” 。 只要符合岗位聘用条件 , 在站期间就能申报副高级专业岗位 。 特别优秀的人员还会被推荐参加中科院高层次人才计划和微生物所青年研究组长岗位选拔 , 成为青年学术带头人 。


据悉 , 2021年该所首次进行的在站全职博士后申报副高职称和级别内升级中 , 已有10人晋升为助理研究员一级岗位 。


此外 , 微生物所还建立了博士和博士后招收联动机制 , 基于设立在该所的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 鼓励研究所优秀博士毕业生入站转换方向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为促进产学研合作交流 , 该所还与国内10家企业、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合作协议 , 加快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


“中科院的软实力也是稀缺资源 。 这里的科研平台和氛围就像‘烧红了炉膛的炉子’ , 一定能够吸引有志于科研的优秀人才 。 ”钱韦说 。


进来都能“拔一截”

现在 , 微生物所人才制度改革带来的“磁场”效应已经凸显 。


该所博士后规模持续扩大 。 截至2021年底 , 该所全职博士后有90多人 , 加上联合培养博士后有110多人 , 一年多的时间里 , 人数几乎增加了2倍 。


这支青年人才队伍取得了一批亮眼的科研、专利成果 。 从2020年初至2021年底 , 该所有60余名博士后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等资助 , 入选资助总人数创历史新高 。


刚进站一年多的柴琪瑶是微生物所一名硕博连读的博士后 , 现在 , 他正负责4个科研基金项目 。 “这次博士后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是打开了职业晋升的渠道 , 中科院和研究所层面都设立了系统化的考核奖励制度 , 博士后只要做出成绩就会受到认可 。 ”柴琪瑶说 。


对于龚路遥来说 , 过去两年也是收获满满 。 去年 , 她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和同事找到了保护微生物基因组编辑系统的“暗物质” , 这项发表于《科学》的研究有助于从更高维度认识微生物的免疫策略 。


最近 , 她刚刚完成第一期博士后研究 , 打算“再做一期” 。 “待遇提高了 , 生活上没有太多顾虑 , 有利于踏实做科研 。 ”她对采访人员说 。


“博士后是向职业科学家过渡的重要阶段 , 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 比如项目申请、课题设计和实施、合作交流、论文写作等 。 对于以后想做PI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来说 , 需要逐渐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 学习如何建立和管理一个实验室 。 ”胡鹏杰说 。 像柴琪瑶、龚路遥一样 , 胡鹏杰也是微生物所一名硕博连读的“土著” 。 选择留下来 , 是因为他觉得在这里能得到理想的科研训练 。


“微生物所的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研究可以说已经处于世界领跑水平 , 至少是并跑 。 ”去年3月刚入站的博士后刘科芳说 , 在这里有一流科学家的指导 , 可以参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研究;也可以担任“小负责人”带领小团队完成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 参加和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 在各个方面得到锻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