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案例解析 315晚会食品安全案例( 二 )


文章插图



02
禹州造假”粉条事件


禹州是国内比较大的粉条生产场地,但在禹州桐树张村的禹州市夏都三粉厂,生产车间在一个简陋的民房里,现场脏乱,加工粉条的机器上布满了污渍,有的地方已经生锈,生产工人直接裹着编织袋或者塑料布干活 。


而且生产粉条的原料写着是木薯粉,但在生产过程中会增加15%的玉米淀粉,这种由木薯和玉米淀粉生产的粉条最终却被打上了红薯粉条的标识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木薯粉替代红薯粉是厂家常用的一种替代方法,而木薯价格远低于红薯 。


木薯是大戟科木薯属植物,粗生易长,是热带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红薯是旋花科番薯属植物,在我国有广泛的食用习惯 。


市场上,木薯淀粉每斤不到2元,而红薯淀粉每斤4元左右 。为了省钱,用木薯淀粉代替红薯淀粉是当地常见的生产方式 。


对此,禹州市禹鑫粉业却回应称,不掺木薯粉做不成山药粉条 。。。真的是造假还有理 。


食品安全为何屡禁不止


众所周知,食品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的安全风险 。虽然大部分民众已经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且我国也建立了市场级检测体系,但近几年,问题食品几乎成了“家常便饭”,食品安全也已日益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 。


一方面因为生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对法律心存侥幸,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知和守法意识;


另一方面,制度的漏洞、监管者失职渎职造成不合格、有问题的食品流向百姓餐桌 。


正是各种原因相互纠结所结出的恶果,因此,食品安全与否,拷问着整个社会诚信和良知;监管是否落实,更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的安全,也包括经营的安全;既包括结果的安全,也包括过程的安全 。


从小处来说,它关乎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大处而言,它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企业的形象声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希望国家加大整治力度,有关部门把好质量关,加大惩治措施 。各企业深刻反省,引以为戒,加强管理,诚恳接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使大众吃得放心、用得放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