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案例解析 315晚会食品安全案例


今年央视“3.15”晚会,再度爆出了土坑”老坛酸菜、造假”粉条等问题,部分老坛酸菜包是土坑腌制,名特产禹州红薯粉条为廉价木薯所做……威胁人们的健康,记者视暗访的画面令人触目惊心,企业将双标玩到了极致,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被推上头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 。


食品安全案例解析 315晚会食品安全案例

文章插图



事实上,近些年的315晚会,每一次都会有新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17年的“瘦肉精”、18年的“山寨饮料”、19年的“化妆鸡蛋”、20年的“山东即墨海参事件”、21年的河北青县瘦肉精等等,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正在以一种常态化的方式成为抓人眼球的焦点 。


食品安全案例解析 315晚会食品安全案例

文章插图
【食品安全案例解析 315晚会食品安全案例】


01
土坑”老坛酸菜事件


央视3.15晚会报道,湖南插旗菜业生产的「老坛酸菜」制品,其实是收购并且加工的「土坑酸菜」 。这种「土坑酸菜」的卫生条件根本没有保证,发酵时而是在路边的土坑当中,而且工人随意光脚踩踏在酸菜上,并且还能看到混入的各种杂质和“烟头” 。


食品安全案例解析 315晚会食品安全案例

文章插图



再者,没有经过“二次发酵”,发酵环境极其混乱,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没有形成优势菌群,杂菌反而更多(甚至有很多有害菌),卫生条件非常差 。


而插旗菜业收来这些「土坑酸菜」,竟然没有做任何食品安全的检测就直接进行加工,并且包装成各种「酸菜配料」 。


食品安全案例解析 315晚会食品安全案例

文章插图



这些土坑酸菜已经成为彻彻底底被污染的食品,存在各种安全风险:


物理性污染:烟头、灰尘等各种杂质,污染食物


原材料细菌性污染:腌渍不充分导致乳酸菌数量不足,有害菌(比如大肠杆菌)超标,以至于“一两个月就会腐败变烂“ 。


化学性污染:腌渍时间短,亚硝酸盐浓度肯定没有下降到安全范围


为了延长保质期,企业超量添加防腐剂———比如亚硫酸钠、焦亚磷酸钠、二氧化硫,以维持食品质量 。(据负责人说基本是超标2~4倍,虽然大概率无害,但也违法) 。


而且插旗菜业赤裸裸玩「双标」,自己本身拥有靠谱的酸菜制作能力,但靠谱的坛制、二次发酵酸菜只供出口用,而给中国人吃的则是收购来的,毫无食品安全保障的「土坑酸菜」!


食品安全案例解析 315晚会食品安全案例

文章插图



更可笑的是, 这个违法的企业湖南插旗菜叶有限公司,还于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

很好奇这个“重点龙头企业”是怎么审查通过的,又是怎么获奖的,该不会是买的吧~


据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官网介绍,该司与康师傅、肯德基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品代加工和原料直供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该公司网站已暂停访问 。


食品安全案例解析 315晚会食品安全案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