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简单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简单

文章插图



本文选自《郑板桥文集》 , 通过写荒年发放谷子给灾民,得到人民的爱戴,来赞扬不媚权贵、体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明的好官郑板桥 。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对话中彰显人物形象,例如:“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突出了郑板桥体恤百姓的伟大形象 。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简单

文章插图

原文郑燮(xiè) , 号板桥 , 清乾隆元年进士 , 以画竹 , 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 , 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① , 案无留牍②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 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 , 值岁荒 , 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 , 或阻之 , 燮曰:“此何时 , 若辗转申报 , 民岂得活乎?上有谴 , 我任之③ 。”即发谷与民 , 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 , 父老沿途送之 , 其感恩戴德如此 。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简单

文章插图

注释①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
②无留牍: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
③任:负责 。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简单

文章插图

译文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诵诗,甚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 。”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姓,救活了上万人 。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感激他给予的恩惠和好处到了如此程度 。


文言知识说“辄”:“辄”是个文言副词 , 解释为“就”、“常常”、“总是” 。上文中的“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 意思是“郑燮空闲的时候就和文人们喝酒颂诗” 。成语“动辄得咎” , 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批评 。又如 , “每夜辄守之” , 意思是每天晚上总是守护它 。


人物介绍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简单

文章插图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简单】郑板桥:(1693年一1766年) , 原名郑燮 , 字克柔 , 号理庵 , 又号板桥 , 人称板桥先生 , 江苏兴化人 , 祖籍苏州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 , 雍正十年举人 , 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曾任范县、潍县县令 , 政绩显著 。后客居扬州 , 以卖画为生 , 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 , 自称“四时不谢之兰 , 百节长青之竹 , 万古不败之石 , 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 , 世称“三绝” , 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