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王安石的哪首诗或词?】撇开王安石的政治上的得失不谈,单就其在文学上的成就来说,他在诗、文、词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 。他在文学上的贡献还在于,有力地推动了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但王安石的诗文,过于注重议论和说理,有时显得瘦硬生冷,缺少形象性和韵味 。部分诗篇论禅说佛理,难免晦涩干枯,但总体来说仍不失大家风范 。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 。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 。

文章插图
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 。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
王安石的诗歌,我最喜欢的是他的《明妃曲二首》,因为这首组诗显得那样的卓然不群、独树一帜,表现出鲜明的创新,尤其体现在诗歌主题对个性意识的张扬上 。在前人众多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作品中,往往是把昭君的出塞和亲视为悲剧,落笔处不是批判画工毛延寿对昭君形象的丑化,就是描写昭君在塞外的思乡念国,顾恋君恩 。

文章插图
而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却能抛开旧见,把昭君出塞的原因直接归咎于汉元帝的昏庸无能,立意别致,堪称佳作 。同时,王安石也借咏叹历史人物王昭君的遭遇,对历代封建王朝扼杀人才表示不满,抒发了作者自己被排斥,不为仁宗所重视的愤慨 。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仪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回,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

文章插图
昭君出塞的故事,经过历代传诵,内容越来越丰富 。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毛延寿的,有讥讽汉元帝的 。而王安石创作的《明妃曲二首》却能别出心裁,独辟蹊径,影响颇大 。
从历代昭君诗歌的演变来看,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无疑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创作典范,其主要特色就是在诗中更多的倾向于议论 。这种典范并不仅仅局囿于昭君的本事,把昭君作为吟咏抒情的对象,而是把她当作议论的题材,使得诗歌中抒情色彩的相对减弱,说理与思辨的意味却明显增强 。
由于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命题新颖,遭致议论纷纷,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那么,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引起关注和争议的焦点是在哪里呢?从历代的评论和研究来看,主要是对诗中“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和“人生失意无南北”这三句诗歌思想的理解上 。
- 你平时都喜欢穿什么鞋子?
- 和喜欢的人第一次聊天第一句话说什么?
- 北京冬奥和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相比,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 十二星座遇到喜欢的人会怎样?
-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自己带入十二星座的特性里?
- 一个喜欢的人不喜欢你,明知道希望不大还恋恋不舍该如何处理?
- 喜欢一个人怎么办?
- 十大女生喜欢的礼物 情人节礼物送什么礼物好
- 你喜欢穿什么样的丝袜,怎样搭配高跟鞋和衣服?
- 你最欣赏的孟德斯鸠名言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