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对于哪种方式增加年味,瞬间补脑了许多画面,简单整理成文字,希望大家和我一样有共鸣之处:

文章插图
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又称交年节 、小节夜、谢灶、祭灶节、灶王节 。小年又像是新与旧的时间节点,提醒着大家要开始准备年货,迎接崭新的一年,缅怀过去辞旧迎新的仪式感,不可否认的是小年的到来,让年味更浓了几分,远方寄居已久的乡愁,是否带着激动与期盼踏上归家的旅程,人们对于新年到来的那份憧憬…

文章插图
在民间,一直保留祭灶王的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 。还有扫尘土的习俗,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为浓烈一些 。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窗明几净才是迎新的象征 。另外剪贴窗花也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莲年有鱼 。这些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小物件,给新年增加了几分喜庆 。在北方有着“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的习俗,糖瓜又叫“胶牙糖”、“关东糖” 。原本是给灶王祭祀所用,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据说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祭祀完变成了小孩子争先恐后的零食 。圆圆的,脆脆的,甜甜的 。

文章插图
都说中国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越来越缺乏一些仪式感 。年味究竟是什么味道?年味儿就是看着春节前备好的满满年货,内心的充实感与自豪感 。年味儿是拿着充满心意的礼品,走亲访友时的那份欢乐与祝福 。新年里最重要的一味,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年夜饭,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是爸妈忙前忙后包的一顿饺子…

文章插图
生活需要仪式感,那小年又何尝不是呢!

文章插图
现在,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整日忙忙碌碌、慌慌张张为生计奔波,为前途拼搏,顾不上看看蓝天白云,更不会留意花开花落,日子转眼即逝,除了财富的不断积累,心灵很难有栖息之地 。哪怕是仅仅一平方 。
这怨不得我们不懂享受生活,只是,压力山大是社会人的常态,身不由己也是不得不为 。

文章插图
那么,今天是小年,如何在特殊的日子里做一下小小的调整呢?
与大家分享我的节日喜悦吧!
我自己因为是在大家庭里长大,所有,非常喜欢过节时的“仪式感” 。
在中国,小年是有讲究的 。小年也称祭灶节,它位居中国传统节日的第二名,仅次于全民瞩目的春节,所以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古时,是很重视这一天的,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全家来年平安 。

文章插图
我记忆中小时候是这样的 。
首先,是不能在外面过小年,那是会被寄在外面的,从小我们就受到父母的耳提面命,所以,成年后还是如此,下班后大家都着急着往家赶,不是怕回家晚,是怕老妈妈担心 。
- 为什么男性会讨厌“普信男”这个称呼?
- “我愿提笔画尽天下,许你一世繁华”怎么理解这句话?
- 为什么湖北恩施利川“苏马荡”被称为鬼城,而房价还如此高?
- 今天几月几号 今天几号今天几月几号
- 唐初之“房杜”,玄宗之“姚宋”,姚崇宋璟如何辅政开元盛世?
- 冬至祝福语有哪些?
- 古诗炳烛夜读翻译赏析 炳烛夜读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 农村俗语“清明上坟做四事,四事不做有晦气”,哪四事?在理吗?
- 关于除夕的古诗大全 除夕古诗杜牧
- 功能锻炼怎么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