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首七绝写得怎么样?( 二 )


第二句,一畦花径昔年栽
一畦花径昔年栽是“为有暗香”的原因,前两句是整体的倒装结构,原因置后 。栽的不是花径,而是花(暗香),昔年在“一畦花径”栽花 。不管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这样用,这句诗没有毛病,是诗家语言,“一畦花径”作地点状语用 。
如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斫得厅前栽 。
我开始学诗的时候,遇到此类的语言结构不太敢用,觉得讲不通,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多模仿古人作诗,再结合一些理论的学习,会慢慢的理解 。《老街诗词闲话72-写出好诗一定要学会使用诗家语》 。
第三四句,多少繁华如梦去,几时烟雨伴君来 。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的“昔年”,转折得好,看到“昔年”的花径,今昔对比,感慨“繁华如梦去” 。第四句大概是“何日君再来”的意思吧:心中问道,昔年种花的那个人我还能再见到吗?和周邦彦《兰陵王·柳》的结尾差不多: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
不过后两句略输文采,诗味相对前两句逊色一点,“多少繁华”这种词语太虚,用意象来代替好一些 。

下面这首七绝写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结语
格律诗中,三仄尾和鲤鱼翻波基本是作为正格使用,但是折腰体会有些争议 。
绝句的特征很明确,四句的诗就是绝句 。至于五七言绝句是否符合格律无所谓,可以是古绝句可以是律绝句 。而五律和七律、排律一定是格律诗 。
以上一时有感,个人浅见,也许以后会有新的认识,欢迎指正!谢谢!
@老街味道
闲坐读书,暗香散入窗内,因忆旧人,作此诗:
为有暗香寻迹远,一畦花径昔年栽,
多少繁华如梦去,几时烟雨伴君来 。
题主的诗有景有情,有远有近,有过去有将来,有诗有序言,为什么就没个题目呢?
下面这首七绝写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当然了,倒也是不重要 。题主的问题是说“这首七绝怎么样”,也就是说自认是七绝的 。绝句分为两种,律绝和古绝 。而我们平时所称的“五绝”、“七绝”一般是默认指的律绝,而古绝则称为“五言古绝”、“七言古绝”,属于“五古”、“七古” 。
所以,我们在格式上就看看这首诗是否属于律绝中的七绝就好了 。有针对性的回答问题,大家都简单些,别搞太复杂 。
格律分析起句“为有暗香寻迹远”,平仄为“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格式实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先按格律诗平仄对粘关系进行推导,得出首句仄起不押韵的七绝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第二句“一畦花径昔年栽”平仄为“中平中仄仄平平”,这里“昔”字如果是入声字,那么这一句是合韵的,否则“昔”字发新韵平声,关键部位出律 。也就是说,这首诗使用的是平水韵 。
再看第三句“多少繁华如梦去”,平仄为“平仄平平平仄仄”,其实就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这和首句是一样的,和第二句就是相对的(因为第二句合律与第一句相对),而格律诗不仅有“对”的要求,二三句是要求“黏”的,才能从第二句的“平平仄仄仄平平”推出第三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声调发音相似,只是以仄声收尾断句 。所以,第三句是出律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失黏” 。
下面这首七绝写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那是不是就可以断定这首诗不是格律诗了呢?我们看完最后一句再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