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首七绝写得怎么样?

未见原诗,现将某评论的为原诗:
为有暗香寻迹远,
一畦花径昔年栽 。
多少繁华如梦去,
几时烟雨伴君来 。
看了八十多人评论,从格式来讲,连七绝的称谓都未统一 。(一)一种人认为:只要是四句,每句七字就叫七绝 。(二)古体诗(古绝),近体诗(律绝)都叫七绝 。(三)不合格律诗要求的,只要平仄,押韵合格就可叫格律诗 。
我们在这里是拿格律诗的七绝要求来看,是否是“七绝”?按格律七绝四式,此为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而第三句与第一句,第四句与第二句平仄完全相同,这样就无格律诗的声韵美了 。格律诗中还有:粘,对,替 。孤平,三平尾 。等规则必须遵守 。是不能用古体诗的格式去写的 。说折腰体可以,那么,古体诗可以用邻韵,可以一首诗中可以用同一字押韵2,3次 。(律诗须对仗,而古体诗无要求),再说若格律诗可失粘,失对,失替,可犯孤平,犯三平尾 。那还怎样区分格律诗与古体诗?所以说,这首诗根本不是格律诗的七绝 。至于诗的意境韵味,非悟空所问,就不评论了 。
为有暗香寻迹远,一畦花径昔年栽,多少繁华如梦去,几时烟雨伴君来 。
很不错的一首七绝小诗,作者有一定的功底,我感觉比很多人水平要高一些 。
一、格律的变体
押韵上平十灰 。从句式上来看,作者很熟悉格律,第一联和第二联用了两种七言的律句,仄起仄收(zzpppzz)和平起平收(ppzzzpp) 。第二句和第三句失黏,称之为折腰体,在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中,律诗目录下和绝句目录下都有折腰体的名篇 。如:
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
【下面这首七绝写得怎么样?】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下面这首七绝写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二、半古半律的格律诗
对于折腰体是否属于格律诗,是有一定争议的 。在《沧浪诗话》中严羽有“古律”之说,例如李白的五律《夜泊牛渚怀古》通篇不对仗,崔颢的七律《黄鹤楼》半古半律 。
现在大多的刊物不认可折腰体是格律诗,但四句的诗当然是绝句 。另外折腰体算是律绝句还是古绝句无关一首诗的好坏 。
下面这首七绝写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三、绝句一定是格律诗吗?
绝句本身诞生的时候还没有后来的格律标准,因此绝句一开始就有古体绝句,入唐以后,诗人们也做了大量的古绝句,仅仅在《唐诗三百首》中的绝句篇里就几乎有一半 。
比如平声韵的五绝有:李白的《静夜思》、《怨情·美人卷珠帘》,刘长卿《听弹琴》等,韦应物的另一首折腰五绝《夜寄邱员外》;仄声韵的五绝有:王维的《鹿柴》,孟浩然《春晓》,裴迪《送崔九》,贾岛《寻隐者不遇》 。
另外南宋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也有大量的非格律绝句 。我一直不太清楚:那些认为绝句一定是格律诗的人是哪里找来的标准?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是没有错误的 。
下面这首七绝写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四、诗的简析
为有暗香寻迹远,一畦花径昔年栽,多少繁华如梦去,几时烟雨伴君来 。
第一句,为有暗香寻迹远
因为闻到花香而寻迹而去,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很远,第一句是复杂句,原因状语加动宾加补语,这种句法初学诗的人未必能够写出来 。古人虽然没有状语谓语这首叫法,但是对于句法的变化是分非常讲究的, 能用这种句法的人,一般是读过不少诗词的有心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