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首七绝写得怎么样?( 三 )


尾句“几时烟雨伴君来”,这一句和第三句对仗 。这里顺便说一下,绝句是不要求对仗的,你写得对仗是你文采好,但是不成为一首诗是不是绝句的判断依据 。说这个是因为有些同学在以前的文章后面留言有误解,这里统一回答一下 。
这一句平仄为“仄平平仄仄平平”,和第三句相对,和第二句相同 。
也就是说,这首绝句的一二句、三四句是齐头并进的,但是互相之间又相对,是律句,只是二三句之间失黏 。这种格式在唐诗绝句中非常多,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如白居易的《游仙游山》,大家可以自行了解,不在这举例了 。后人在整理归类这些绝句的时候,特意给取了个名字——折腰体 。
但是我们要看到,折腰体多出现在唐,是格律体出现发展的时期 。宋以后的七绝,基本上就不会出现折腰体,或者直接将后来新写的折腰体视为出律,归入古绝 。
也就是说,新作格律诗出现折腰是倒退,并不合适 。唐朝出现的那是没有办法了 。格律这个东西本身就是要求严格的一种诗体,唯一能放宽的就是律诗颌联不对仗 。
总结格式上的分析,个人认为这首新作诗是一首七古 。

下面这首七绝写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诗意分析当然,一首绝句写得好不好,主要还是看意境和文采 。七绝相对雕琢,七古偏重古朴 。
从内容上来说,这是一首好诗 。作者还怕大家读不懂,特意写了序 。其实从有心的读者来看,倒是有些多余,写个切合诗意的标题就好了 。
从行文方法上来看倒是很符合绝句的,首句叙事开场,交代为寻暗香出门走远,承句写发现暗香来源,是昔年栽种的一畦花 。转句转换写法,开始抒情,又承接上句,是看到花念起了故人,最后一句加强感叹,故人何时再来?
整首诗的感情表达是流畅的,在前两句叙事也是清晰的,语言结构很有些古气,唯独有一点“一畦花径”值得商榷,一畦花是一块小花田,花径肯定是小路,“一畦花径”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
至于后两句虽然对仗、流畅,但是和前两句相对古意的结构营造的意境来说,有些流俗 。更像是晚唐、宋之后的句子,精致、繁华却不够古朴 。
当然,这是我个人把它定位为七古来看的 。作者有作者的想法,每个读者有每个读者的想法,这里不求同 。
但是我是这么看的 。这是一首格式上是七古,意境上却是七绝的好诗 。
下面这首七绝写得怎么样?

文章插图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