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桩图片 农田木桩风水图片大全


古代中国人讲求风水,家族墓区有微小变化都会引发高度关注 。清王朝入关后在遵化建东陵,作为帝王陵区 。身为统治者,他们对自家祖坟格外重视,不光派兵日夜看守,还在陵区外围建立了风水禁区 。
清政府在东陵设两大风水禁区从康熙朝开始,东陵就以昌瑞山为中心设置了“前圈”和“后龙”两大风水禁区,到了雍正、乾隆年间,“后龙”禁区的范围逐渐扩大,和今天的滦平县、承德县相接壤 。这里面不允许樵采放牧,只有部分驻军 。
其实清朝东陵的管理区有点像俄罗斯套娃,最核心的墓区是“小娃”,外围风水禁区是“大娃” 。像这样层层包裹,层层递进,自然保证了故去的先帝、皇后能在这里安寝,保佑后世子孙安享江山社稷 。

钢板桩图片 农田木桩风水图片大全

文章插图

当年清政府在“后龙”禁区外围设置了木桩和界石以示区分 。最初的界石隔三十里才有一块,起不到什么警示作用,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朝臣奏请在外界树立了960根白色木桩作为风水外界的标志 。风水内界则设红色木桩 。到了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直隶总督杨廷璋又奏请在距白色木桩以外10里的地方设青色木桩,得到了皇帝允许 。
当年的百姓以文盲居多,措辞激烈的告示还不如木桩来得实在 。大家看到涂色木桩即知不可越雷池一步,否则就是戴枷受罚的下场,严重的还会充军、砍头 。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时常会发生误会,经常有百姓误入禁区 。被逮捕后,他们几乎是统一口径,就说没看到木桩标志 。这其实也不能全怪百姓,因为木桩高度是八尺(合2.488米),和高大茂盛的大树比起来确实不显眼 。而且一里之内才有三根木桩,有时确实难以分辨 。
东陵周边设置3600余驻军看守为了保证风水禁区的安全,清政府自然会派出军队驻守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将清东陵驻军的最高长官改为正二品的总兵,他的麾下有3473名士兵和170名军官 。在2500平方公里的“后龙”禁区内分驻有13座营汛和352处堆拨(军营),守兵超过了2000名 。
钢板桩图片 农田木桩风水图片大全

文章插图

人数不少,但是摊到2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一人,确实显得杯水车薪 。而且,当时官兵配备的马匹才458匹,这就意味着大多数时候,官兵巡逻都得靠步行,这无疑增加了巡防的难度 。
当年官兵的主要任务是防汛、防火和防百姓乱闯 。作为基层驻军地的堆拨,可以理解为军营 。这些昔日的驻军地,在后来演化成了村名 。
到了光绪年间,清东陵的驻军增加到了4000多人,其中绿营兵的占比达到了3/4,而八旗兵则不足1/4 。
除了日常驻守外,驻守官兵还得干很多杂活 。比如说秋后清理火道内的草木,有时候这种工作还得军官带头,上级也会亲力亲为检查成果 。哪怕闯进禁区的飞鸟走兽,官兵们也无福消受,他们必须得将这些动物上交,交由东陵祭祀时使用 。
钢板桩图片 农田木桩风水图片大全

文章插图

风水禁区严禁百姓出入为了保证东陵的安全,清政府一再完善相关的管理法律,并明文载入《大清律》 。
当时青桩内只允许有少数百姓定居,而且严格禁止樵采烧窑,百姓要严格遵守律法,好好种地,原则上不能开垦新的荒地 。如果有人深入风水禁区盗砍树木、取土、取石或开窑放火的人,一经查处即按“大不敬罪”严惩,带头的斩立决,从犯则充军发配 。
如果有兵丁在这过程中受贿包庇,一经查实,那就是“绞决”的处罚,罪责较轻的士兵则是发配烟瘴之地充军或杖责一百的惩处 。真打够一百大板,普通人不死也得脱层皮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