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楚王好细腰“中的细腰,到底指什么呢?

从"楚王好细腰"说起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的是楚灵王喜欢苗条腰细的宫女 。
于是,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
楚灵王宫中的美女为讨得国王的宠爱,纷纷节食减肥,追求那种“骨感美” 。结果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弱不经风 。
宫中有多少美味佳肴,但众美女们为投“楚王好细腰”之癖好,竟活活饿死 。
悲夫,宫女!
多愁善感的唐代诗人李商隐闻说此事,写道:
梦泽悲风动白茅,
楚王葬尽满城娇 。
未知歌舞能多少,
虚减宫厨为细腰 。
由于楚灵王喜好细腰美女,这条审美标准风靡一时,成了满城年轻女子共同追求的目标 。她们心甘情愿地竞相为造就纤细的腰肢而节食减膳,以便能在楚王面前轻歌曼舞,展示自己绰约妖媚的风姿,博得楚王的垂青和宠爱,以致命丧黄泉 。
是楚王杀宫女?楚王冤枉,我没让她们不吃饭 。
是宫女自杀?宫女无辜,俺只想讨楚王喜欢 。
我们姑且不去评判“楚王好细腰”的是非曲直,但此事却折射一个道理——上有所好,下必投之 。
癖好是一种心理现象,因人而异,各不相同 。探源觅踪,又有共同规律 。
人的偏好来自欲望,或是生理产生的,或是社会引发的 。一个人偏好被称为“癖好”,众人的偏好便成为时尚 。
在裹小脚成为时尚的年代,何香凝独好天足,结果嫁不出去 。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廖仲恺非天足女子不娶 。一个嫁不出,一个娶不到,结果两人皆无选择的余地,一拍即合,不足一月,便喜结连理 。
时尚,乍看起来,既无规律可循,也无理性可言 。瞬息万变,不可思议 。
昨天裤子上有个洞,被讥为贫穷,可是到了今天便成了时尚 。难怪有相声说:俺才吃上糖,城里人尿糖了;俺才用手纸擦腚,城里人用来擦嘴了……怪不得人们总感叹赶不上时髦 。
是什么主宰时尚,因素很多,诸如广告宣传、政策引导、历史传统、名人示范 。
像“楚王好细腰”就是名人的示范效应 。我们试想,如果楚国的某个官员喜欢细腰女子,能引领楚国女子的减肥时尚吗?肯定不行,这个官员不被嘲笑为吃饱撑的的就算给留面子了 。
在楚国,恐怕只有楚王的癖好才能成为榜样,倒不是因为楚王的审美情趣有多高,而是因为他作为国王的地位高 。
因而,我们逐渐发现了时尚的玄机,那就是上层人物作榜样示范,其他人亦步亦趋纷纷模仿,便形成了一种时尚 。
为什么只有上层人才能作榜样示范呢?因为下层人士向上层人士学习是一种动物的本能 。
有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就证明了这点 。他们先找一个小猴子教会它吃水果之前先洗干净,然后把这个小猴子放进猴群,结果众猴子不但不学,反而把这小猴子暴打一顿,认为这是恶习 。
不得已,动物学家只好再找一只猴王教它先洗水果再吃,猴王学成回到猴群,众猴顶礼膜拜,纷纷效仿 。于是,水果洗净再吃成了猴界的一种时尚 。
人类的示范效应根源于这种动物的本能并由社会因素形成 。
就消费而言,在国际上,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榜样 。消费时尚总是由发达国家消费方式的示范效应而形成;在国内,引领消费时尚的总是社会上层人士或各界名流 。
前些年,上海欧佩克会议,中国提供的民族服饰是唐装,结果唐装很火了一把,杭州的丝绸唐装竟然卖到数万元一件 。这就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根本原因 。
以上推论,虽然粗浅,也是刻苦读书,深入研究,愚者千虑之一得 。如果不知精髓,不得要领妄加推论,便会误入歧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