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平 高平风水胡宗伟


高平城隍庙

徐高平 高平风水胡宗伟

文章插图



前些日子高平城隍庙重建工程负责人史道长打电话说在城隍庙建筑工地挖出了一通石碑,要我过去看看,于是我约了刘老师决定星期天去拓一下,尽可能为高平旧城隍庙多留一些文字资料 。工地位于高平财政局西侧,长平西街路北,原粮油食品加工厂的位置 。据西关老人们指认,这儿原来是老城隍庙寝宫的位置 。在挖地基时,挖出了一些砫础、压窗石、砂石柱子、残碑、琉璃瓦,还有一些其它不确定的石构件,这些东西无疑是城隍庙的遗物 。经过我们拓片整理,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一截残石柱,上面刻有“……元四年岁次戊寅前八月吉日,……判同男德明等创建” 。题记虽残缺,但可推断其时间为元至元四年,即1338年,农历戊寅润月年 。有一块残碑虽文字漫灭,无法辨识,但根据背面石雕风格判断,为明代遗存 。另一小块残碑上有“大清同治九年”的明确年份,这是一块各商号捐钱修城隍庙的功德碑,上面还保留着十七个商号的名字,如义兴号、公盛号、义德明、复兴号、永盛号等 。还有一小块残碑为补修正殿香亭捐资功德碑,其中包括龙尾、郭村、神山、勾要、唐安等村的名字 。最完整的一通碑长约一米六、七,宽约六十公分,厚约二十五公分,圆形碑首,题额为“重修城隍庙记”,立石时间为大清道光九年 。大部分文字模糊不清,碑文正在整理中 。从这些残碑中,我们可以断定高平城隍庙非一时建成的,而是历朝历代不断扩建、增修才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地标性建筑 。
徐高平 高平风水胡宗伟

文章插图



那么,高平城隍庙到底有多大呢?从留传下来的明万历十三年(1585)勒石的《重修城隍庙记》碑文可再現其规模 。碑文由县令扬应中撰文,碑已不存,但碑文中明确记载了高平城隍庙的创建时间为金大定癸卯 。文曰:“按庙正殿五楹、寝宫五楹 。殿之前卷亭三楹,亭之前为月台,台之周皆栏以石,左右焚化亭各一座 。台之南石桥一座,石铁狮各一对 。东西廊二十六楹,中为乐楼三楹,楼东西钟鼓楼二楹 。楼东为道院九楹,道院南为官厅五楹 。楼西为书房十二楹,过亭三楹 。寝之侧,东西斜殿六楹,内祀药王、济渎、高禖等神,不知昉于何人,乃黩乱如是,予悉命彻之,仍限于垣墉,以全神之尊 。东西廊十二楹,厨库四楹,四周皆以砖石为坦 。大门外并东南绰楔各一座,其一则予所匾“灵异”者也 。”从扬县令的描述可知,明代高平的城隍庙规模宏大,坐北朝南,从西梓城西端的石牌坊开始,由一条甬道通向山门,二进院落,前殿后寝,向北延伸到在建的新城隍庙五间大殿,此处即是老城隍庙寝宫的位置 。
徐高平 高平风水胡宗伟

文章插图

高平城隍庙自创建以来,虽饱经沧桑和兵燹,但一直香火不断 。1937年8月,高平县牺盟会在城隍庙挂牌成立,9月,在城隍庙又组建了高平牺盟游击队 。1940年日军轰炸高平时城隍庙大部分被毁,此时的城隍庙已是千疮百孔,断垣残壁,一片萧条,它似乎正在被人们遗忘 。文革时期破四旧,立四新,城西“革命群众”发现这儿还有一处“四旧”,随即将其破除 。据附近居民回忆,城西有个叫常勤侯的村民,他的妻子顶的城隍老爷,靠卜卦看病为业,出于虔诚,他偷偷地把城隍老爷神像搬到自家的棚楼上保护起来,后被“革命群众”发現,城隍爷被搬回到大队部院子里任凭风吹雨淋,不久被劈成木材烧了火 。常勤候因私藏城隍老爷神像在文革中险些挨批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