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察司”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阜司”,全称为“提刑按察使司”,长官为提刑按察使,正三品,掌管一省的司法和驿传等 。
而武昌是湖北省的省会,武昌知府自是位高权重 。
这个会审阵容堪称豪华 。
不过,他们此行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查出案情真相,更重要的目的是秉承总督的意愿办事,从而维护总督的权威 。
此案,何时才能了结?
布政司,按察司和武昌知府三位大老爷开始提审杨氏 。大家姓名不同,籍贯不同,官职不同,职责不同,但目的却是相同的——证明真杨氏是假杨氏 。
把真变成假,这难度还是有的,不过老爷们相信,只要威逼利诱,再加上用刑,实现目的应当还是有九成把握的 。
不过,事情发展完全不按照老爷们的思路来 。
因为,杨氏心理已经完全崩溃了 。被哥哥藏匿整整五年,期间诬告丈夫涂如松,差点置他与死地,还害得那么多人死伤,如今又被哥哥冤枉为流娼,这压力,她实在承受不了 。
在审讯的过程中,杨氏当堂把此事的始末情由一一供明,一旁,夫家和母家的许多亲邻也再次予以指认 。
于是,尴尬了,三位大老爷对此案再无转圜的余地 。无奈,只好把审讯的结果汇报给总督迈柱 。
迈柱听了汇报自然勃然大怒 。三位参审大老爷见总督大怒,都吓得战战兢兢,竟不知该如何结案了 。

文章插图
清代刑法
幸好,转机又来了 。带来这个转机的是湖北巡抚吴应棻 。
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湖北巡抚即主管湖北一省军政、民政 。
而迈柱是湖广总督,总管湖北和湖南的军民政务 。看起来,迈柱是吴应棻的上级,其实并不是,他们地位上是平级,因为他们的直接上级都是皇上 。
这是一种互相牵制的双头政治,因此,督抚之间产生矛盾再所难免 。吴应棻和迈柱之间也有矛盾 。
于是,吴应棻要想给迈柱难堪,这个案子就是个最好的契机 。于是,他就拟了一份密折,把此案的详情和高仁杰的恶行汇报给了皇帝 。
此时的皇帝已经不是雍正,而是刚即位三个月的乾隆 。新君才24岁,血气方刚,立刻命令吴应棻写具“题本”,正式参劾高仁杰 。
皇帝的支持依然不能打消吴应棻的顾虑,因为迈柱在湖广当政多年,人脉关系盘根错节,而且迈柱的女婿鄂尔泰是先帝的首辅大臣,稍不留神,此案就可以再次陷入僵局,从而把自己和平反派官员带来灭顶之灾 。
一不做二不休,吴应棻再次上奏,直斥迈柱的枉法 。吴应棻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在他上奏之前,皇上早已接到了迈柱的密折,告吴应棻在湖北独断专行 。
这下该轮到皇上为难了 。皇上为难什么?为难的是如何调节这对水火不相容的督抚关系 。
调走吴应棻?这等于否定了他 。而麻城案真相已浮出水面,对的应该是吴应棻 。
调离迈柱?可一旦吴应棻查实案情,迈柱的处境就会极其难堪 。自己刚登基,就处分先帝重臣,这可是个难题 。况且迈柱的女婿鄂尔泰更是权威倾动朝野的托孤重臣 。
经再三考量,皇帝决定采取折中方案 。对事,尽快平反,昭雪沉冤;对人,则尽量避免将矛头指向迈柱 。
于是,皇帝下旨,将迈柱和吴应棻一起内调 。迈柱为武英殿大学士(名义上的宰相,正一品),吴应棻为兵部侍郎(从二品) 。至于麻城案,则由新任湖广总督史贻直来继续审理 。
史贻直是雍正赏识的重要大臣,曾六任钦差,在各地充当“救火队长” 。他接受麻城案之后,很快委派官员,再审麻城一案,并最终结案 。
- 新中国四大奇案在线观看 新中国四大疑案是什么
- 风水龙脉图 风水龙脉水沙图
-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积累
- 唐宋元明清之前的朝代
-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如果是南宋王应麟,为什么后面有元明清的事情呢?
- 逆天奇案演员表
- 最具代表性的21首古诗 明清诗歌代表作品
- 女孩扶老人被讹,证明清白后起诉老人索赔5万,对此你怎么看?
- 扶老人被讹,监控证明清白后,向老人索赔1万元,法院会如何判?
- 扶老人被讹报警,警察调查后证明清白,老人这种情况构成诈骗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