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淘宝跟淘宝的区别( 三 )


爱淘宝跟淘宝的区别

文章插图

知乎的个性化推荐开关属于是比较彻底的一派:关闭前推荐的非常细分的话题领域内容,会在关闭后消失无踪,统一变成热点事件相关的内容 。
爱淘宝跟淘宝的区别

文章插图
▲ 左边是开启个性化的推荐,右边是关闭个性化的推荐
提供「开关」,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个性化推荐一定就是「洪水猛兽」吗?不尽然 。
在信息传播速度和数量急剧膨胀的年代,信息的质量似乎难以完全把控,而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让算法帮助进行一部分决策也不失为一种帮助筛选信息的手段 。
我们对个性化推荐开关叫好,并不见得我们有多讨厌个性化推荐;相反,这个世界上必然有许多人需要使用个性化推荐来帮助他们对信息进行初步处理 。这个开关背后更重要的意义是,互联网企业与整个社会愿意开始在利益之外,尊重、倾听来自用户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将推荐算法强制塞到用户的嘴边,又以此为由,过量收集个人隐私 。
从这个角度来说,谁都会乐于见到越来越多的厂商尊重用户的需求、顺应监管的要求,提供个性化算法的开关 。先不论这些开关究竟有没有作用,至少厂商开始愿意为用户提供这样的开关,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
而就目前情况,app 内一个简单的开关显然是不够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对普通用户来说依然是一个黑箱,用户在整个过程中并不知道什么样的个人数据参与到算法的决策中 。另外,个性化算法关闭后,推荐算法究竟是否还会有基本个人信息参与等等问题,在各家 app 中的实现也有所差异 。
我们不妨参照一些做得比较好的案例,例如 Google 帐户或 Apple ID 设置中的隐私页面,就为用户提供更详细的设置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 Google 或 Apple 究竟收集过你的多少购买订单、浏览记录等个人数据,你也可以在里面进行修正、删除或导出,甚至直接禁止他们收集你的个人数据 。
这样比较起来,那些 app 只是提供一个简单粗暴的开关,似乎就显得「原始」很多 。
爱淘宝跟淘宝的区别

文章插图

对于我们自身,妄图通过关闭个性化推荐来减少对这些 app 的「心理依赖」也并非是最佳选择 。
我们选择「刷手机」很大程度上并非因为个性化推荐,而是出于大脑内对信息摄入的需求失衡导致的 。就像是没有微博、微信的年代,我们上厕所会拿起洗发水瓶子端详一样 。
同理,「个性化推荐」另一个被吐槽的「信息茧房」问题,也并不会因为推荐算法被关闭而被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本质上也是我们大脑对信息快速处理的偏好所导致 。
洗发水瓶子没有「个性化推荐」,我们的大脑也(大概率)不会因为推荐的内容不符合心意而主动减少无用信息摄入 。要想真正摆脱「手机瘾」、「社交瘾」,更有效的方法显然是尝试主动调整自己的信息摄入来源,在手机和 app 之外为自己开辟新的选择;对于一个观点和新闻,多了解、挖掘这些事情及消息源,远比被这些内容调动无谓的情绪要来得更重要 。
爱淘宝跟淘宝的区别

文章插图
▲ 妄图只用一个开关来解决隐私与信息茧房问题,只会让问题更复杂. 图片来自 Unsplash@yungnoma
总之,这个「迟到」的个性化推荐开关终于落地,终归是好事 。但对于厂商和用户而言,它的落地只是第一步,要想让厂商真正对用户尊重、让用户对自己摄入内容负责,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