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牢狱之灾的风水 哀牢山龙脉风水( 三 )


梁涛介绍,鸟类环志工作可以了解鸟类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的关系,确认鸟类迁徙路径、生活史、种群生态,监测和研究疫源疫病,是研究鸟类的重要手段之一 。
千百年来,还有一群精灵穿梭在哀牢山这片秘境森林中,它们就是西黑冠长臂猿 。其身姿灵巧,是树冠的舞者 。作为森林里的旗舰物种,它们是森林健康与否的标志 。这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亚洲独有的四大类人猿之一 。
11月29日清晨5时,李林国和队友带好装备,前往新平哀牢山西黑冠长臂猿观测区 。“天一亮,长臂猿就会啼叫,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它们,开始一天的监测工作 。”李林国说 。
李林国要“跟踪”西黑冠长臂猿,记录它们吃什么、做什么以及活动轨迹,这项工作李林国已经做了11年,最多的一个月他上山22天,其中有19天见到了长臂猿 。
“有的年份我和长臂猿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还多,那时做梦都会梦到长臂猿 。”李林国说 。
观测员们有一条“军规”,就是不能干涉长臂猿的活动 。李林国说,有一次看到雌性长臂猿怀了宝宝,但营养和奶水又不够,他就想在它们取水的地方放一些白糖、食盐等食物作为补给,但是被制止了 。
“蒋老师不允许 。”李林国说,他口中的“蒋老师”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蒋学龙 。
“我的‘猿’份可不浅 。”蒋学龙说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蒋学龙就和西黑冠长臂猿结缘,那时科学界只知道云南有西黑冠长臂猿,但对其分布区域、种群数量和习性一无所知 。20多岁的蒋学龙便踏上了研究这个物种的道路 。
时至今日,年近六旬的蒋学龙仍坚持在工作一线,进入哀牢山、无量山实地指导、培训研究员和监测员 。在深山密林里,有时候长臂猿没寻着,倒遇到了猛兽,蒋学龙曾先后和云豹、黑熊不期而遇,还好因为沉着冷静,最终都化险为夷 。
蒋学龙介绍,西黑冠长臂猿全球种群数量1100至1400只,绝大多数分布在云南,“根据最近一次调查,在哀牢山境内生活着183群西黑冠长臂猿,在新平境内就分布着124群,约500只左右 。”蒋学龙说 。多年的种群动态监测表明,西黑冠长臂猿平均每隔四年繁育一胎,种群数量增长较为缓慢,呈稳中有升趋势 。
哀牢群山中还生活着许多珍禽异兽,已知哺乳动物120多种,两栖动物46种,爬行动物68种,鸟类418种,昆虫300余种,包括黑熊、短尾猴、绿孔雀等2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神秘多情”的山
70年前,哀牢山的深处,还有一群人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他们身披兽皮,在山林里钻木取火、采集狩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
峰峦起伏,云雾缭绕,那是曾经的“家”,80多岁的苦聪人李窝,祖先作为古时氐羌的一支,从西北迁徙到这,已逾千年,祖祖辈辈从没离开过山林 。
新中国成立后,当得知山上还有人生活时,一支支解放军和民族工作队开始进山寻找 。他们帮助苦聪人搬出哀牢深山,发给他们耕牛、铁农具、铁锅、餐具、种子、口粮,并手把手教他们生产、生活技能 。苦聪人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
随着多轮脱贫战役陆续打响,3万多苦聪人目前主要移居在镇沅县、金平县等地 。今日的苦聪山寨已实现全面小康,苦聪人住上了砖混楼房,通了4G信号,普及了智能手机,兴起了茶叶、香蕉等种植业和牛羊养殖业,还有人追逐潮流做起了“电商”“微商”,新一代的苦聪人里出现了本科生、博士生……
在哀牢山南麓红河州元阳县一带,世代居住着哈尼族、彝族、苗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塑造出闻名世界的哈尼梯田 。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 。(记者 何春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