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间不足的环境下,家长如何改善家居环境,让小朋友有自己的空间?


在空间不足的环境下,家长如何改善家居环境,让小朋友有自己的空间?


文章图片


在空间不足的环境下,家长如何改善家居环境,让小朋友有自己的空间?


文章图片


【在空间不足的环境下,家长如何改善家居环境,让小朋友有自己的空间?】家是我们每个人的根基 , 小朋友也是家中的一个持份者 。 在这困惑时期因为暑假多了在家的时间 , 不妨略作环境改善 , 令空间更有条理 , 从而引发小朋友学懂自动自觉收拾东西 , 以及习惯在合适的空间进行日常工作 , 可减少家长与小朋友在家发生的冲突 , 将家居的环境以小朋友的活动为中心设计 , 创造出他们具归属感的角落 。

家长可以把日常生活习惯视为教育而不是家务 , 营造合乎小朋友身高大小比例来重新规划空间 , 使小朋友有归属感和动力去做好任务 , 例如:将准备食物的台、洗手处、帮助晾衣服及照顾小盆栽等地方的高度和空间调整到方便他们参与 。 小朋友透过日常生活的参与 , 可以学习自理、管理家居的空间 , 以及训练自立 。

家长可以透过家居设计给小朋友留出一点点的自主角落 , 例如:分开功能区域 , 把家具对齐线条 , 将相同高度的柜放在一起 , 把层架与周边的家具调较至同一水平等 。 家具以小朋友的高度水平线划分大人和小朋友的区域 , 上层放大人的物品 , 下层是小朋友的自主区 , 可避免家居危险及减少发生亲子冲突的机会 。 把近地面的柜清空作为小朋友放置物品的地方 , 鼓励把物品展示整齐美观 , 令大家感到舒适 。 在大人忙的时候 , 小朋友也能在自己角落做自己的事情或玩耍 , 不需时常争取大人的注意力 。 家长也可在小朋友的区域中提供可以照到自己全身的镜子 , 让小朋友也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仪容 , 养成自我观察的好习惯 。

家长亦可以在书台给小朋友腾出一个小小的秘密柜格 , 由他们自己管理 , 让他们爱护和用心整理私人物品 , 从分辨私隐物品与公开物品 , 到好好整理排列到储存秘密 , 归属感可推动孩子保持日常空间秩序的动力 , 并帮助提高学习兴趣和专注力 , 对私隠敏感度也可由小开始渐渐培养 。

有些传统概念是把混乱的物品关在眼不见的地方 , 但其实整理妥善 , 是一门令心灵平静的展示 。 家长如果能够以身作则实践清理不必要的物品 , 减少物质的简约生活理念 , 效果会更持续 , 例如:根据衣柜的容量限制购买衣物的数量 ,每三个月检查小朋友的衣服是否合身 , 把已不合穿的衣物转让有需要的人等 。 大家就趁这段期间 , 和小朋友在家中来一个小小的改造 , 打造属于小朋友的小天地 , 也许会发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