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风波>( 四 )


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
蛇矛 。
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 。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 。谁能抵挡他?书上一
条一条写着 。入娘的!……”
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从鲁镇撑航船进城,傍晚回到鲁镇,又拿着六尺多长的
湘妃竹烟管和一个饭碗回村 。他在晚饭席上,对九斤老太说,这碗是在城内钉合的,
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 。
九斤老太很不高兴的说,“一代不如一代,我是活够了 。三文钱一个钉;从前
的钉,这样的么?从前的钉是……我活了七十九岁了,——”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
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 。七斤嫂也没有好声气,还时常叫他“囚徒” 。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
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 。
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
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 。到夏天,
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 。
九斤老太早已做
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健康 。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
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⑸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
的往来 。
一九二○年十月 。⑹
□注释
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年九月《新青年》第八卷diyi号 。
⑵伊的儿媳:从上下文看,这里的“儿媳”应是“孙媳” 。
⑶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指小说《三国演义》 。金圣叹(1609—1661),
明末清初文人,曾批注《水浒》、《西厢记》等书,他把所加的序文、读法和评语
等称为“圣叹外书” 。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后经清代毛宗岗改编,
附加评语,卷首有假托为金圣叹所作的序,首回前亦有“圣叹外书”字样,通常就
都把这评语认为金圣叹所作 。
⑷张大帅:指张勋(1854—1923),江西奉新人,北洋军阀之一 。原为清朝军
官,辛亥革命后,他和所部官兵仍留着辫子,表示忠于清王朝,被称为辫子军 。

九一七年七月一日他在北京扶持清废帝溥仪复辟,七月十二日即告失败 。
⑸十八个铜钉:据上文应是“十六个” 。作者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致
李霁野的信中曾说:“六斤家只有这一个钉过的碗,钉是十六或十八,我也记不清
了 。总之两数之一是错的,请改成一律 。

⑹据《鲁迅日记》,本篇当作于一九二○年八月五日 。
输入:诸葛不亮
参考资料:
【关于小说<风波>】再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