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是因为肚里有蛔虫吗( 二 )


磨牙即驱虫 , 不可取
列举了国内外一些研究资料之后 , 我们不妨再来分析一下问题本身:磨牙是否意味着肚子里有蛔虫呢?尽管在两项国外研究中 , 儿童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都不低 , 但其中仅有一例蛔虫病感染 , 而且该儿童并无磨牙症 。因此“夜里磨牙是因为肚子里有蛔虫”这样的说法是没有得到证实的 。
当然 , 可能在民间的说法中 , “蛔虫”一词并不仅指蛔虫 , 而是代表了所有的肠道寄生虫 。但上述两项研究对此也并没能给出明确的结论 。
首先 , 这两项研究都得出总体寄生虫感染率与磨牙无关 , 而伊朗研究得出的“致病性寄生虫可能与磨牙症有关”的结论很有启发性 , 不过并不能因此就认为“致病性寄生虫会导致磨牙” 。加上这项研究没有说明调查对象是否使用驱虫药 , 这个细节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 使得结果的可靠性下降;其次 , 这些研究都仅关注了磨牙与非磨牙人群中的寄生虫感染率 , 如果能从肠道寄生虫感染与非感染人群的磨牙症发生率的角度来分析会更全面 。可见 , 想要确切回答这一问题 , 恐怕还需要更多、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研究 。
因此 , 用磨牙来推测儿童是否感染寄生虫 , 甚至指导驱虫药的使用是很不可取的 。目前 , 肠道寄生虫的检验手段成熟准确 , 到医院做检查 ,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为稳妥 。至于磨牙症 , 如果严重的话会对健康不利 , 因此最好也去医院寻求缓解之道 。
结论
虽然依据目前的证据并不能得出“磨牙一定与肠道寄生虫无关”的结论 , 但仅凭借磨牙症状就胡乱使用驱虫药物是绝对不可取的 。肠道寄生虫目前的检验手段已经很成熟准确 , 到医院做检查 ,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为稳妥 。如果遇到严重的磨牙问题 , 也不妨去医院寻求帮助 。
民间还流传一些检测蛔虫的偏方 , 例如说“指甲上有坑就是有蛔虫” , 或者把面部、指甲上的白斑称作“蛔虫斑” , 作为蛔虫检测的依据 。这些方法并不靠谱 , 现代医学也都不支持 。
尽管“发声”者自己不一定能听到 , 但磨牙的声响独一无二 , 令“听者”难忘 。不过人们之所以关注磨牙绝不仅仅是因为半夜惊悚的声响 , 而是因为其确实对健康不利 。
磨牙可能引起牙齿的磨损、畸形甚至断裂 。除了牙齿本身的问题 , 磨牙还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主要症状包括开闭口运动异常、弹响 , 关节周围疼痛 , 头颈痛等)、耳部等不适或牵涉痛;还可能对患者本身及伴侣的精神状态造成影响[6](患者是累的 , 伴侣是被闹的) 。
针对磨牙症的治疗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疼痛 , 减少口腔破坏 , 预防磨牙发生 。如果磨牙症状较轻 , 应该注意避免生活中的压力因素 , 调整生活方式给自己减压;如果症状进一步持续且无好转时 , 应当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 心理咨询、口腔咬合干预、药物辅助等多种手段都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