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为什么在民间又被称为“孝鱼”?( 四 )


雄性黑鱼大多用浅水生植物建造圆形巢穴,直径近1米,深度60-80厘米 。公鱼和母鱼都会清除巢穴上方的植被 。产卵发生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通常在日出之前 。黑鱼父母保护鱼卵和幼鱼,直到幼鱼四周长约4-5厘米 。
母鱼每次产卵后都会失明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母鱼不能去觅食,或者幼鱼一生下来就知道母鱼产完幼鱼才看不见,所以幼鱼自己争相游进母鱼的嘴里,直到母鱼复明 。
传说,母鱼会绕着住的地方一圈一圈地游,似乎是在祭奠 。所以后来人们叫黑鱼为孝鱼 。
很多鱼遇到危险时,亲鱼会张开大口让幼鱼藏进去,黑鱼也是这习性 。过去的人没有科学知识,直观地理解这个现象 。看到小鱼扑进母口,以为小鱼以身饲母了,故有孝鱼之名 。其实如果他们有水下摄影机,很快就能发现,吞进口的小鱼不久就会岀来 。这类说法就像围城中方老爷子认为多食麻油可以顺产是一样的 。
黑鱼是淡水中最凶猛的鱼类之一,在野生环境下,除了鳡鱼外,没有鱼是它的对手 。但是,正是如此凶猛的鱼,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却有“孝鱼”的称号,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
01送礼的习俗
黑鱼之所以被称为孝鱼,有很大的原因是被当做礼品才有的,在我国的一些地区,老人祝寿时,小辈通常会送黑鱼祝寿 。这是因为鱼同“余”,象征着吉祥如意、年年有余 。虽然送普通的鱼,也能表达这个意思,但是毕竟黑鱼比起其他鱼类来更加少见一些,而且黑鱼本身肉质鲜美,是“鱼中上品”,因此价格比较的贵 。所以,黑鱼成为了一些地方祝寿送鱼的首选 。
既然是小辈送给长辈祝寿的礼物,称它是“孝鱼”也就不为过了 。
02传说
相传,黑鱼是一种懂得感恩的鱼,而感恩主要体现在,黑鱼在生下小黑鱼后,会有短暂的视力丧失,而视力丧失后,雌性黑鱼会失去捕猎的能力 。而此时,小黑鱼们就会主动的围绕着自己的“母亲”,然后相继的自己跑到雌鱼的嘴中,充当雌鱼的食物 。
而且据传,小黑鱼的这种举动一直会持续到黑鱼妈妈的视力恢复之后 。由于这种“以身报母”的行为,黑鱼被称为“孝鱼” 。
小结:作为祝寿小辈给长辈的礼物以及传说“以身报母”的习性,让黑鱼有了“孝鱼”的称号 。
答案是否定的,至于原因总的来说有三点 。
01黑鱼产卵后不会失明
当雌雄黑鱼完成繁殖后,它们会守在鱼卵旁边,而且即使在20℃-25℃的水温环境下(黑鱼孵化最佳的温度区间),黑鱼卵也需要4-5天才能孵化,而在这个时间段内,黑鱼卵的安全是由黑鱼“爸妈”共同来负责的 。从有其他生物靠近黑鱼卵就会遭到黑鱼“爸妈”的攻击看,雌性黑鱼在产卵后并不会失明 。而且产卵后失明本身就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 。
02繁殖
黑鱼与其他的鱼类一样都是卵生的,不同的是,黑鱼的整个繁殖过程都是由雌雄两性共同参与的 。在发情期,雌雄黑鱼一旦配对成功,会共同的筑巢,它们会共同的利用水中的植物以及嘴中吐出的气泡来建造一个圆形的巢 。巢建好之后,雌性黑鱼会从水中游到漂浮在水面上的巢穴中间,然后翻动身体将卵排在巢中,等到雌鱼排卵完成后,雄性黑鱼再排除精细胞,让精卵细胞结合 。一般情况下,一条2公斤重的黑鱼最少可以排出4万颗卵 。
而在整个的卵孵化期间,雌雄黑鱼都没有吃卵的习性,所以它们需要在鱼卵附近捕猎,如果此时雌鱼会因为失明失去捕猎能力,4-5天后等到鱼卵孵化很可能就饿死了 。因此,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
03黑鱼“以身报母”说法的由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