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大量回到农村,农村有出路吗?

慢慢消失的农村,只是久别重逢之后那抹无法割舍的乡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曾经有人说:“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也可以大有可为” 。
现在呢?谁还敢说这句话的可信度和含金量究竟有多少!
农村是一片天地,但并不广阔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性质,很难进行规模化管理 。
传统的耕作、有限的资源、土里刨食的艰难,那里已经失去了驾驭年轻一代人的能力 。
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只有向其他区域释放,才能满足其进一步提升生存空间和生活品质的需要 。
而留在农村的多为无奈的老弱病残或无法离开的人 。
耕地红线、生态红线限制,农村的发展空间正极速缩小 。
近年,一些投资商看中了农村的商机 。光伏项目、风电项目、大数据项目,也有对农村住宅施行商业化开发的 。
项目虽多、但专业性强,对普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差,不足以吸引更多的人回归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走出去的务工人员,分布在各个城市、各行各业 。有的人做管理,有的人做技术,有的人搞服务,他们中不乏积累了人生的几桶金者 。有的人甚至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领域的重要力量,或者翘楚领军人物 。
任你风光无限,我仍然会向想往的目标飞翔 。
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也有 。那回村做什么呢?有做经纪人、办企业的 。
创业需要澎湃的激情和信心 。但要完美把控团队、资金、技术、市场,对任何一个人而言又都是一种考验 。
不是每个外出务工的人都有某种机遇,既掌握了技术,又有了销路,同时还具备了开疆拓土的资金、管理和技术保障 。
想找出路,自己飞翔!
人都有一种思维定势和习惯,一旦养成再难更改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外出时或许还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都已人近中年 。无论在哪个行业,时间一久,守成已是前程,虽然佳期如梦!
他乡的景色,不是你的故土 。
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些农村的发展非常不错 。发达或比较发达的农村都不再依靠农业发展 。或工业,或旅游业,都搞得有声有色、活色生香 。如华西、周庄、刘庄 。这些村发育早,外出人员少 。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顺之则倡、逆之者亡 。历史没有回头路 。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是由农业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 。
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历史的潮流,谁也无法阻挡 。
勇立潮头逐浪进,抱残守缺误终身!
农村很美,只会逐渐成为一道风景,成为唯美的传说 。
但是,美却永远不会包容一切!
【如果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大量回到农村,农村有出路吗?】他乡情、离子泪,所有感慨只不过化作了思绪!
大量返村已不切实际、不合时宜,只有按免提键,按历史规律前行吧!

如果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大量回到农村,农村有出路吗?

文章插图
没有产业的话,回到农村干嘛呢?城市打一天工,等于在农村种几亩地的年利润,谁会逆潮流而动?再说,现在正在搞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化率,从农村流入城市,适应政策方向 。
要想在外务工人员回流农村,扎根农村,需要有利可图 。
农产品价格在付出与回报对等的情况下,谁还愿意背景离乡 。旅游到日本,看他们那里1斤葡萄500元,一个苹果60元,1斤白菜100多元 。去欧洲玩也是,面条上面放两小段芹菜都是很奢侈的事 。如果是这样的价格,谁还愿意往城市里挤 。
过去,农民作出的牺牲太大了,现在好一点,毕竟60岁以上老年人,每个月还能领上几十元钱 。扶贫政策也改变了不少落后地区的面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