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爹说“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是什么意思?难道农村的姜成精了?

我是头条号三农堂广讯,点赞太容易,点个关注更显真情????????????

农村老爹说“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是什么意思?难道农村的姜成精了?

文章插图
“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是一句农村俗语,主要是人们对吃姜的一种经验总结 。
生姜,我国一些地方只用来做菜的配料,而一些地方则是直接当菜佐饭,有的地方甚至用姜佐茶,并成为很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生姜)
1、姜是炒菜的佐料 。
用来做菜的配料,倒没有什么讲究,姜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去鱼肉的腥味 。
比如,炖鱼放姜,鱼的腥味就可去掉一大部分,肉类去腥味,除了猪肉不提倡放姜外,民间说猪肉放姜,吃了会生“大麻风”,其实这种说法是吓唬人的,没有这回事,主要是猪味不重,放了姜倒是改变了其原味 。
其它大部分的肉类都要放姜,比如鸡、鸭、鹅、牛肉、羊肉、兔肉等等 。当然,有些地方习惯某种肉类的腥味,也有不放姜的 。南方的血浆鸭和辣椒炒鸭,放姜的数量比较多 。尤其是吃仔鸭,少不了仔姜,有的人吃不吃鸭肉无所谓,特别喜欢吃鸭肉中的仔姜 。
2、姜既是炒菜佐料,又可当菜吃 。
把姜当菜吃主要是吃辣椒和花椒的地方,也就是我国的长江流域和大西南地区 。这些地区口味重,一般是“姜辣不分家”,有的地方夏天吃“三辣”,也就是将辣椒在火子里烧一下,然后与生姜、大蒜一起捣碎,做为一道美食,俗称擂钵辣椒 。
这些喜吃辣的地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食不离酸” 。“酸”就是坛子里泡的各种各样的酸菜,这些酸菜中自然也离不开“三辣”,即酸辣椒、酸姜、酸蒜头 。酸“三辣”既可用来做炒菜的佐料,也可生吃,还可炒来吃 。南方地区,尤其是山区,人们喜欢吃酸,主要是南方气候高温高湿,一是可以解闷开胃,二是冬天去湿,夏天解暑 。
(佐料姜)
3、用盐姜用姜佐茶 。
南方一些地方,如湖南、贵州、广西等地,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除了上茶外,还要端上一盘去皮切成片的生姜,俗称佐茶 。也就是一边吃茶,一边吃姜 。有的人家不纯是盐姜,用糖和醋泡过,称为糖醋姜,还有的是从坛子里取出的酸姜 。
这些地方,有客上门,无茶不成礼,无姜不成茶,敬茶必有姜,茶不离姜,成为地方的一种风俗 。民间这种风俗的形成,主要是为了驱寒去湿,与这地方湿气重有很大的关系 。
4、农家用姜汤驱寒,用姜片外敷治病 。
农村到田野里、山里干活,不免要遇到雨水的淋湿,特别是夏天的雨,来得快也去得快 。被雨淋湿后,易患感冒 。农村的传统预防办法,回家后喝碗姜汤,效果很好 。
事实上,农村传统的预防感冒的姜汤,不仅只用姜熬汤,还有放一些四季葱(有的地方称为小葱),这样的效果更好 。农村治疗一些受寒引起的小毛病,姜不仅是内服药,也是一种效果很好的外敷药 。
(酸姜)
民间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又有俗语说:“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可见我国民间人们认为,吃姜对人的身体大有益处 。
然而,任何事物“物极必反”,民间认为,吃姜不仅在一天里受时间限制,且不宜过量食用 。农村有一句广泛流传的俗语:“早上吃姜赛过人参汤,晚上吃姜如吃砒霜 。”说明了一天不同时间吃姜的好处与坏处 。而“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则把人们在一天内吃姜的好坏分成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就更细一些,也说得更形象、明白一些 。
1、早上人吃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