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老人说老不看《三国演义》,少不看《水浒传》,您怎么理解?

三国中全是计,夲来就老奸叵猾,人都老了别学那奸计了 。水浒全是打打杀杀,青年人爱报不平最好不看水浒 。

为什么很多老人说老不看《三国演义》,少不看《水浒传》,您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回答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您怎么理解?》我谈谈这个话题 。这是一个文化方面的问题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 。自我小时候东北人都这么传说叫"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西游 。本题问的是少不看水浒 。我谈谈人们为什么耍这么说,一直说到今天 。我是这样理解的 。三国这部书里,魏,蜀,吴三国征服战争,人物都是用计 。用谋,用花招 。互相斗 。老人为什么不看?老人应当受尊重,为青年人树立榜样才对 。如果老人都学三国人物,互相奸诈,用权术,耍花手段,把下一代,都带坏了 。所以人们说,老了最好别看三国 。少年为什么不看"水浒"呢?水浒传这部书,人物都是江湖义士,打家劫舍,不安份 。少年看了容易助长坏习惯 。所以人们担心少年学坏 。这是我的理解 。供讨论 。
性格所定
博学多才有什么不好,过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眼下才女比比即是,国家更兴旺发达,才女可成家庭顶樑柱,我小时候,听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遊,闺不看红楼梦 。什么原因不得而之在心里但造成障碍 。长大后才开始看这些这些书 。
“老不看三国,少不读水浒”反映了这两本书对人所产生的作用:
1、宣扬的价值观不同:《三国演义》里充满历史的智慧,里面的价值观符合每个朝代统治阶层的传统价值观,代表了一种正能量的东西——忠义、勇猛、正本朔源、义薄云天、舍生忘死、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等等,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该书具有天然的政治正确,反观《水浒传》,抛开社会问题不谈,所谓108将都是远离政治中心的江湖绿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流氓恶霸、街头混混、聚众闹事的违法之徒 。这些人在所有朝代都是权力机关镇压的对象 。因此,为了避免小孩子走上不归路,不学好,尽量避免让孩子看《水浒传》 。这是其一 。
2、《三国演义》中的东西看多了,可以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读书习武、精通兵法、胸怀天下 。这些东西可以激发少年儿童的雄心壮志,产生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迈和理想 。但是,人老了,知天命之年,这些不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乃过眼云烟而已....... 。年轻过、激情过、奋斗过、经历过,种种社会问题、种种尔虞我诈、种种离经叛道、种种悲欢离合让一个人最终在晚年归于平静,这个时候读《水浒传》,你会发现少时的天真、可爱、纯洁,青年的莽撞冲动和激情彭拜,中年的无奈和哀叹,都写在《水浒传》 。社会不过就是个染缸,纵使是璞玉也把你染成顽石,这个时候的108将是不是带给了更多对社会的哀叹、感伤?
于是乎,某一天的晚上,当你闲暇之余,泡壶茶,给你孙子孙女讲故事“话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那波澜壮阔的历史又一次展现在你孙子辈眼前,看着他们那纯洁而充满童趣的眼睛,历史展开了又一次的轮回.......
答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三国充满了智…谋…计,你尔我诈鬼计多端阳阳鬼怪奸诈诡滑 。水浒英雄俠义胆大包天维所欲为 。
三国不建议老人看,那里边勾心斗角,活的太累了 。水浒不建议少年看,那里边的人太冲动了,动不动就杀人放火,少年年龄小,不辨是非,怕受影响,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了
这句话的意思和“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这句老话是一样的,是根据年龄和性情来考虑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