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甘肃风俗文化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 , 民俗文化始终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地大物博 , 每个地区的生活习惯、饮食、服饰、节庆、信仰等都会有所不同 。甘肃是个历史悠久的省份 , 自古以来 , 人们特殊的风俗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甘肃文化 ,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
一、甘肃岁时习俗
除夕
俗称“年关” , 腊刀三十(有的年份是二十九) , 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 。是日午后 , 家家户户打扫庭院 , 整理室内外环境 , 接着贴春联、门神、半帘子 , 挂黄钱 , 焚香祭祖 , 燃放鞭炮 , 表示除旧 。晚上 , 家家吃青粉烩菜 , 叫“装仓” , 表示全家团聚 , 人寿年丰 。全家老幼饱食后 , 还要剩厂一些 , 意在“生活富裕 , 年年有余” 。是夜 , 全家人彻底不眠 , 叫“熬年”或“守岁” 。小辈给长辈磕头辞岁 , 长辈要给小辈发“福钱” , 也叫“压岁钱” 。
清明节
清明是农历时令二十四节气之一 。是日扫墓祭祖 , 谓之“春祭” 。武威城乡习俗 , 凡有坟莹者 , 须于清明前一、二天到坟上供祭品、烧纸钱、添土;无坟茎的在清明前一日夜间 , 到郊外或于自家门前、街道巷口烧纸钱 。禁忌在清明节当日上坟、烧纸 。传说当日烧的纸钱就成铁钱 , 死者不能用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 也称端阳节 。是日清晨 , 家家户户门头插柳枝 , 有为屈原招魂和避瘟疫之意 。小孩手腕系五色棉线或丝线绳 , 身佩香囊荷包 , 并在口、鼻、耳边涂抹雄黄酒 , 相传这样可以避五毒(即蛇、蝎、壁虎、蟾蜍、蜈蚣) 。武威有“五月端午穿出来”的说法 , 男女青少年身着时兴的夏装 , 尽情游玩 。青年妇女讲究绣香草荷包 , 缀上流苏 , 赠送亲友 。
旧时 , 未出嫁的姑娘将荷包带在衣襟或系在发辫上 , 诱人摘取 , 如不被人摘去 , 便会自惭貌丑 。是日 , 家家吃粽子或油饼子卷糕 , 亲友间相互馈送 。下午 , 城乡居民成群结伴 , 游览寺庙 , 旧时游海子 , 现在海水干涸 , 庙宇也毁于地震 , 改游文庙、古钟楼、雷台、海藏公园、西郊公园等 。小孩到野外攀树折枝 , 编制柳帽 , 以预防暑气 。
【你所不知道的甘肃风俗文化】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是日城乡居民家家蒸月饼 , 以示全家团圆 。武威人的月饼是发面蒸的 , 如倒覆的脸盆大 , 种类繁多 , 有分层月饼、拧丝月饼、对瓣月饼、桂香俱全 , 食之爽口 。有“八月十五端出来”的俗语 , 意思是八月已经秋收 , 食物丰盛 。亲友之间 , 互赠月饼 , 有攀比之意 。
八月十五晚上 , 蛟洁的朗月冉冉升起 , 家家在院内 , 摆设香案 , 供上月饼及瓜果等祭品 , 点蜡燃香 , 全家围坐赏月 。少许 , 由主妇切开月饼和西瓜;全家食瓜果、月饼 , 谈笑风生 , 颇有情趣 。相传祭月神供的西瓜 , 须剜成锯齿形的两个瓣 , 如家中有孕妇 , 可数瓜牙数预测男女 , 奇数生男 , 偶数生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