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学生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目前职业高中学生身上存在的这些不良现象,我们的学校,我们每一位老师应用心思考和高度重视:我们能为改变他们做一点什么?即“如何帮助职高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改变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老师、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帮助他们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从具体行为抓起 。

职高学生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章插图
一、学会尊重他人
1、在家尊重和孝敬父母
尊老爱幼是我们minzu的传统美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minzu非常重视对孩子的传统道德教育 。要求孩子从小树立“长者为尊”“百善孝为先”的思想道德意识 。这些教育的推行有效地促成了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和谐,而对社会中某些“对父母不孝,对长者不尊”的行为则予以谴责和唾弃 。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一些西方文化中充满自私的、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错误思想逐渐侵蚀了我们一部分人的心灵,这使我们原有的传统道德教育受到冲击,直至影响到我们部分学生,因此,要改变这些孩子,首先就要改变他们的思想,要改变他们的思想,最基本一点就是帮助和引导他们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尊重长辈 。
我曾和语文老师交流,请他多安排学生写一点关于孝敬父母的文章或感受,让他们从心里读懂“孝、敬 ”两个字的真正含义,我在三生教育的教学课堂上特别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尤其对父母应如何感恩 。我们学校也专门请著名心理教育专家李佩教授为学生进行感恩专题教育,当我看到在李佩老师的感恩教育中,那些平时所谓的集“不良行为习惯”于一身的学生抱着老师,妈妈泪流满面的孩子时 。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被深深地触动了,他们是一群完全可以改变的孩子 。所以,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教育学生:要求他们平时在家里帮忙干一点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让他们感受父母平时的辛劳;要孝顺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应先请父母吃,先给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加以劝慰;对父母不提过分的要求,懂得节约,不乱花钱;如果父母有过错,是可以批评和提建议的,但要注意方式,要和颜悦色,要柔声细气 。如果父母一时听不进去,可以等待,等父母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提建议 。
2、在外尊重老师和长辈
学生为什么要尊敬老师?我们可能为此想过,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已回答了这个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帮助自己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消除疑惑的人,我们能不感激吗! 中国古代的天地君师说,就把教师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今天,我们说 教师是人类文明智慧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他们塑造着一代代新人 。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受尊敬的人,对于这样最受尊重的人,而学生却不懂得尊重,你说他们还能学会尊重别人吗?
因此,我们老师平时就应该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懂得怎样尊重老师,比如,上课不要讲小话,不要玩手机,进门喊报告,做错事要表歉意,学会向老师说声谢谢,这些细节不能只给他们讲,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么做 。这应该成为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学生一生要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老师 。
二、养成良好的公德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涌上来,扑得一声吐在地上……这种习惯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最要不得 。”平时我们会看到街道墙上乱涂乱画,栏杆被损毁,公共场所吸烟,高声喧哗,等等,这些现象让我们深恶痛绝 。所以我们教师应责无旁贷的加强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公德习惯的教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