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其道穷也”,究竟表达什么?( 三 )


看来提主是易学高人,不然不会提出如此尖锐的问题 。虽然提的简单,却提到《周易》的要点上了,这个要点回答起来却相当困难 。
在回答之前,我们首先要看”其道穷也”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 。这句话出自《坤》卦上六爻辞下面的”象曰”,象曰是孔子对上六爻辞的评论 。上六爻辞为”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上六为什么要说到“龙”呢?因为《坤》卦前面就是《乾》卦,《乾》卦主要讲的就是龙 。那么《坤》卦上六爻辞为什么要与龙战呢?因为《坤》卦六爻皆为阴爻,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需要阳的配合,阳需要阴的配合 。既然需要配合,就必须改变原来的封闭状态 。然而改变其实就是变革,就是心灵深处的革命 。说时筒单,真正做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就涉及到王东岳老师所讲的”文化的遮蔽性”问题 。阴与阳双方都具有遮蔽的本性,开始接触是”排斥性”的,所以会出现”(与)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现象 。经过相互了解相互磨合之后,才能由“排斥性”逐渐变为“吸引性“,这是人所共知的常理 。
那么孔子象曰为什么说“其道穷也”?我们来看《坤》卦上六是最后一爻,己经到了尽头,己经到了穷途末路,前面无路可走,只有改变方向另寻出路,才能继续走下去,也就是说到了必须变通的时候,如不变通,那就只能坐以待斃自取灭亡 。
其实爻辞说“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深层含义是:《坤》与《乾》双方都要变通,要相互包容,不可战,战则两败俱伤 。(其血玄黄)孔子的象曰说”其道穷也”其深层含义也是说的要变通 。此路不通,可另寻出路嘛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就是这个意思 。
以上说来说去,费了不少口舌,归纳起来说的不过两个字一一变通 。为什么要变通呢?因为变通是《周易》的基本宗旨,如不变通,那就不是《周易》了 。(以上鄙人的解释提主是否满意?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提主教正)
首先指出,错把《易传》当作《易经》念了 。
《易经》卦辞爻辞无“其道穷也”这句话 。
《易传》之《象》附在《易经》每卦中,用于解释每一卦每一爻“象”什么 。
《易经》“坤”卦上六爻辞:“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附在坤卦上六爻爻辞下面的《易传,象》曰:“龙战于野 。其道穷也 。”
附在《易经》“乾”卦的《易传,文言》解乾卦上九爻辞,“亢龙有悔”曰:“亢龙悔,穷之灾也” 。
这就产生了矛盾 。《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六个爻,《易传》解作,阳爻在奇数(阳数)的位置上,为“当位”,阴爻在偶数“阴数”位上为“当位”,反之则“位不当” 。乾卦六个阳爻,上六位即阴位,位不当,所以《易传文言》曰“穷之灾” 。但是,坤卦六个阴爻,上六位为阴位,阴爻在阴位,“当位”,然而《易传》却曰“其道穷也”,就毫无道理可言了 。
天下之道,皆在易经之中 。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易经找到解决的办法 。
请先看《说文解字》以后,再看《古代汉语词典》,从训诂学角度入手,就迎刃而解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