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要押韵,但是古代没有普通话,各地方言也迥异,如何才算押韵?( 二 )


这首词用韵依照《词林正韵》是第十六部“觉药”入声韵,依照《平水韵》则是入声十药,其中“泊”、“昨”、“薄”按北京官话是平声,很明显纳兰容若并非依据官话来填词 。
至于当代古诗词创作,大部分人也是依照《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极少人运用《中华新韵》,而即便是《中华新韵》中的韵母,与普通话的韵母也并不完全相同,《中华新韵》用韵更宽,只有十四韵,比如“十二齐”,就包括汉语拼音的“i,er,ü” 。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写作都是依照韵书而不是当时官话来判断押韵的,今人也不例外 。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关注 。
古代对于写诗来说“普通话”是有的 。古代有韵书,就是天下读书人的普通话 。
最早在南北朝就有人编撰韵书字典,以韵母相同或相近作为一个韵部 。至于古代是否是天下一个音,或者取音标准如何现在不得而知 。
在隋朝出了一本《切韵》对后世影响很大,可以确定唐朝就是用这本书写诗的,后来这本书失传了 。
在唐时有《唐韵》,宋时有《广韵》,以上都是根据隋陆法言《切韵》编撰的,大体相近 。所以《唐韵》《广韵》不是代表唐宋的发音,依旧是中古隋朝发音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唐末的诗人对切韵分韵出现了不理解,可见隋唐读音已经分化 。至于宋,肯定差异更大 。
【古诗词要押韵,但是古代没有普通话,各地方言也迥异,如何才算押韵?】到了元出现了《平水韵》《中原正韵》,平水韵依旧继承《切韵》只是对韵部做了合并,相近的可以互押韵;《正韵》是当时的读音,这本书与《广韵》对比,可以发现现代普通话已经在开始形成 。
《平水韵》是明清科举考试指定韵书,写诗押韵一定根据这本书,一直影响到今天 。现代人写诗还有继续用《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普通话)的争议 。
所以这就是韵书的来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