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昭伟做过哪些关于量子力学的实验?在哪做的?有实验证据吗?( 三 )


学术期刊在收到作者发来的论文后,往往采用盲审的方式对论文进行评审 。论文会被尽可能送到作者不认识的专家手中评审,专家评审的时候也不知道作者是谁 。这样能够尽可能保障评审不会受到作者身份等因素的影响 。从一些材料上可以获悉,哪怕是爱因斯坦的论文投出去也经历过这样的评审 。
最近,有一位叫曲昭伟的教授成了网红,他是吉林大学交通学院的教授 。他能够成为网红是因为他在网络上声称推翻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可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座基础大厦,居然被他推翻了 。而且这位教授还整天在网上骂潘建伟,说潘建伟搞的量子通信是骗局 。他在网络上的行为引起了一些关注,吉林省有媒体还专门采访了他 。
如果把曲昭伟的言论交给别人盲审,审稿人根本不会想到他是一位教授,只会想到他是一位民科,像郭英森那样的民科 。如果说民科是按照思维方式来划分的,那么他就是一位民科 。从他的言论中就可以看到,他没有科学的思维,也不知道该怎样去检验真伪,甚至网络上扒来的消息也能成为他的“参考文献” 。并且他的知识量也和很多民科一样,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
曲昭伟用什么推翻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呢?可以非常确切地告诉你:两片嘴 。他根本就不会去做实验,也设计不出实验去检验他的大论是否正确 。唯一的就是靠两片嘴的打打杀杀、骂骂咧咧 。
曲昭伟虽然有学历有职称,但不代表他有文化有知识 。我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曲昭伟经常让别人回答一个问题,说潘建伟的实验没有测出纠缠时间Δt,时间都不知道怎么知道纠缠的速度超过光速的1000倍?曲昭伟认为自己抓住了潘建伟的死穴,其实却是他自己在丢人现眼 。正是因为时间很短,短到只能给出一个上限,也就是不会超过多长时间 。有了这个时间上限,再用距离除以时间上限得到的就是纠缠速度的下限 。这么简单的问题一直被他当做潘建伟是骗子的铁证,可见他不仅思维有问题,知识也很贫瘠 。
当年民科郭英森爆红,那是悲哀,是娱乐消遣科学的悲哀;是国民科学素养低下的悲哀 。如今曲昭伟靠他的教授头衔在网络上宣扬他的大论,并收获一众粉丝,这是郭英森悲哀的延续 。
一个有时间不做科研却天天混在网络上抨击别人来吸引眼球的人 。并且只要你在他的帖子里反对他他就拉黑你 。这会是一个有着严谨科学态度的教授行为吗?再说在世界量子科学领域的众多顶尖科学家不清楚现在的量子科学和量子通信的发展动态吗?一个在世界量子领域没有发表过任何有国内外水平和有影响的论文的人只会天天靠在网络喷粪和污蔑那些正在潜心研究和实践的人 。会是什么样的人?
在科学的探究上,有争论,有置疑,本是非常正常的事 。曲昭伟教授置疑潘建伟教授在量子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量子物理学是伪科学,在大众平台上提出了他的观点,批判潘在造假,误导人们的认知,其目的在于骗取国家的经费 。
我们公众绝大多数人对此,无所适从,因为我们对现代物理学中的新动态,新领域,新学术,都缺乏认知和了解 。因而,我们难以附和,只好隔岸观花,一头雾水 。
伹一点,我们看得很清楚,曲在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时,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撑,一味地呼喊打假,假在哪里?必须用事实说话,用自己的实验数据作支撑,人们才看得懂,听得明 。不然就苍白无力,说服不了大众 。反之,潘却有大量的实验,并根据实验发现,著书立学,大量的学术论文在世界顶级刊物上发表 。我们不懂,难道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不懂?都被潘骗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