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当中公主抛绣球招婿,在古代婚姻中真的存在吗?

“抛绣球”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种招亲形式 , 有别于媒妁之言 , 自己追求婚姻的一种择偶方式 , 一般指的是是待嫁女子通常站在高楼或高阁上往下抛绣球 , 路过行人不论谁者只要被女子绣球砸中 , 便可以成为女子此生的丈夫 , 无论家境贫寒或是富有 , 女子都不得反对 , 那是上天赏赐给她的丈夫 。哈哈 , 形式虽然浪漫 , 却让人咋看都有点愿赌服输的感觉 。对于传说中抛绣球招亲的真实性 , 老漁不敢苟同 , 毕竟婚姻大事不可儿戏 , 老漁更倾向于古代人浪漫的“抛绣球”游戏娱乐与当今电视相亲的娱乐形式相仿 , 所不同的是当今电视相亲后还有一个接触过程中的双方了解阶段 , 而古代抛绣球假如以游戏娱乐的“一球中的”的招亲形式 , 其中虽然浪漫一些 , 却多了些对婚姻的盲目 , 对以后厮守一生的家庭组建是不负责的 。因此老漁认为“抛绣球”招婿形式在古代没有存在的条件或理由 , 只是作为民间的娱乐方式或特定的娱乐内容流传下来的 。(图片来自网络)

《西游记》当中公主抛绣球招婿,在古代婚姻中真的存在吗?

文章插图
多谢邀请!
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对于“抛绣球”招婿 , 应该是不会陌生的 , 在闹市的阁楼上一名美丽的女子顾盼左右 , 而后将手中的绣球抛向自己中意的男子 。那历史上真有这样的习俗吗?
当然不是!翻阅古籍不难发现 , 在明清以前几乎找不到有关抛绣球习俗的记载 , 而到了明清时期 , 虽然在戏剧文学小说中却有大量抛绣球的情节 , 但在史料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 这说明在我国的古代这种开放又浪漫的招婿方式 , 并非主流 。
应该说这种选夫的方式 , 在古代社会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而戏剧文学小说中的频繁出现 , 无疑是作者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 借着文学作品抒发自己心中的渴望 。毕竟在明清时期 , 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冲击 , 知识分子们开始对传统的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的婚姻 , 产生了怀疑 。
在我国古代 , 婚姻讲究的就是门当户对 , 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是可不能草率决定的 , 更不可能使用抛绣球这种不负责任 , 风险还极大的做法 。谁知道抢到绣球的人 , 家境人品如何?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终身大事冒险吧?
那抛绣球招婿的说法来自何处呢?
传闻抛绣球是与少数民族壮族风俗有关 。最开始抛的不是绣球 , 而是一种叫做飞砣的物品 。它是壮族村民们的一种休闲游戏 , 后来绣球代替了飞砣 , 而游戏也发展成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了 。
到了现在 , 抛绣球的习俗在广西仍有流传 。男女青年们在互相表达心意时 , 便借抛绣球来传递 。一般壮族女孩们会把自己精心制作的绣球 , 抛向自己心爱的小伙子 。假若小伙子也满意 , 就会在绣球上系上赠物 , 抛给自己倾心的姑娘 。这样一来二去 , 一对情投意合的男女便定下了终身 。
而事实上呢 , 这些男女都是认识的 , 抛绣球其实也就是走一个过场 。
在很多古代的文学作品当中 ,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 , 某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到了出闺的年纪 , 所以就搞出了当街抛绣球的招亲方式 。这种看似搞笑的风格当真在古代存在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