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要点
辨证时关键须把握肺、胃、肝、脾的脏腑定位,并结合湿、热、毒、瘀四点,分析皮损特点 。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两方面:
1辨脏腑
粉刺的临床特点表现为面部和胸背部的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斑疹、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脂溢出 。其演变过程初为皮脂溢出,皮肤油腻光亮,出现白头粉刺、黑头粉刺,辨证素体肾阴不足,天癸相火过旺;或因平素过食肥甘致脾胃受纳运化失常,湿邪内生,外发肌肤;或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客犯脾土,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加之外感风热之邪,或湿邪内蕴化热,上熏于肺,阻滞气血,毒热腐肉为脓,血瘀凝滞,发于肌肤,故可见炎性斑疹、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 。又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粉刺的辨证论治,病位主要在肺(大肠)、脾、胃、肝 。病邪为湿、热、毒、瘀 。
2辨皮损
粉刺多辨为湿邪阻滞;红色丘疹多辨证为热在腠理;脓疱多为湿热瘀滞,腐肉为脓;结节、囊肿多是湿热阻滞并与瘀血互结;瘢痕为气滞血瘀;疾病后期的炎性红斑是余热未清,气滞血瘀;皮脂分泌较多属湿热内蕴 。
论治要点
具体辨证论治常从肺经风热、肺经血热、脾虚湿蕴、胃肠湿热、肝郁气滞、冲任不调、痰湿蕴阻、血瘀痰结等方面着手 。
1肺经风热
症状:以颜面、胸背部散在或密集分布针头至粟米大小红色、淡红色丘疹,或顶有黑头,或可见小脓头;额、鼻周、口周皮肤油腻,皮疹痒为主症,可伴口干、咽干、微咳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
陈彤云教授认为,温病学派中有“斑出阳明,疹出太阴”之说,痤疮初起为高出皮面的粟米粒大小丘疹,可按太阴肺经风热辨证治疗 。《内经》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本型多由素体阳热偏盛,或风热外袭 。风热阳邪,其性善动炎上,肺居上焦,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外感风邪犯肺,开合失司,腠理郁闭,邪气不能外达,结聚于上焦之颜面、胸背肌肤而发为痤疮 。此证多见于青春发育期之少男、少女,多见于发病初期 。皮损可散在分布于面部、背部,多集中在前额 。
治则:疏风宣肺清热 。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 。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生石膏、桑叶、野菊花、牛蒡子、生甘草等 。
加减:皮损瘙痒属风热上攻,可加白鲜皮、桑叶、菊花以疏风清热止痒;油脂多可加生侧柏叶以凉血疏风;便秘可加草决明、生大黄以通腑泻热 。
2肺经血热
症状:以颜面、胸背部皮肤潮红,散在红色针头至粟米大小红色丘疹,或光亮,顶有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或见脓头;颜面皮肤油腻,皮疹或有痒痛为主症,可伴见口干、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脉数 。
陈彤云教授认为,此证亦多见于青春发育之少男、少女 。多因肺经风热日久入血分或由于素体阳热偏盛,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刺激 。辛入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干结导致腑气不通,蕴久化热,肠中积热,复上蒸于肺,火性炎上,气分热邪,深入营血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而上行过胸,体表络脉充盈,气血郁滞,循经外发,因而发病 。正如《外科启玄》曰:“粉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 。”《肘后备急方》则曰:“年少气充,面生皰疮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云:“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 。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塞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 。”
- 中国有哪些戏剧
- 有助中年人减去脂肪的5种食物
- 懒女人的8个饮食瘦身方法
- 中医如何治疗痤疮3个偏方效果好
- 绿茶减肥喝法及原理
- 减肥:健康素食谱
- 春季减肥 四种中医方法帮你忙
- 研究示:晚上减肥效果可能更好
- 我的减肥经历100斤
- 藏在你家中的十大身材杀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