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小孩吃了鱼尾巴挑水会洒,是真的吗,有什么道理?

小孩子吃了鱼尾巴挑水会洒?现在连山区农村基本都是自来水了,估计年轻人们已经不懂什么叫挑水了,对吧?!先看图,这就是挑水,“一根扁担两只桶,摇摇晃晃步行中,要问农家是何因?挑回井水是本领”!
这挑水可是个技术活儿,不单需要有力气,更要有技巧呢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爸爸是工人阶级常常不在家,也干不了农活儿,挑水总是妈妈的事儿,爸爸在家的时候想帮一下忙,可就是摇摇晃晃挑不到家,水就洒掉一半儿了!
我们就会问爸爸小时候是不是吃多了鱼尾巴?奶奶讲爸爸小时候吃鱼是经常的事,但都是些水池里的小鱼,抓回来洗洗在锅里干炒一下就好了,整条的吃,不会像现在对鱼破膛开肚清洗了以后再吃!那鱼尾巴不知道吃过有多少条呢!
可是我们又问妈妈,是不是小时候就没吃过鱼尾巴,所以才会挑水不洒的?妈妈说她小时候也是随手抓鱼吃,不放盐不放油,在锅里炒熟了就吃,都是只有手指头长的小鱼儿,农村的沟渠里可多呢!也是整条整条的吃,哪里还能剩下鱼尾巴?!
这个时候,奶奶就会对我们笑笑说,这种小孩子吃了鱼尾巴挑水会洒其实就是都小孩子们玩呢!哪里是真的?!鱼主要靠尾巴的摆动来游动和前行的,所以鱼尾巴运动量最大,肉也最鲜美 。所有人用这样的玩笑逗小孩子,其实就是因为小孩子们吃鱼馋嘴,想让他们抢的慢一点儿,以免小孩子们别因为抢鱼吃打起架来 。
现在,几乎所有的农村,大人小孩子都不需要再挑水了 。这句话可能听说过的人也就不多了 。
但是,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发出了许多种整鱼和鱼尾的新吃法,我们今天中午一大家子人在一起过母亲节,正好就吃了一道“蝶鱼尾”的菜,这可是姐姐我的最爱 。
所以说呢,农村老人有关小孩子吃了鱼尾尾挑水会洒起源就是鱼尾巴摆动多,联想人们挑水扁担摇摇晃晃的样子,农村人便有了这种玩笑似的谎语,充分反应出了农村人生活的乐观开朗和豁达有趣!
这种说法你也听说过吗?你在农村也挑过水吗?欢迎留言分享 。

农村老人说小孩吃了鱼尾巴挑水会洒,是真的吗,有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哈哈,小孩吃了鱼尾巴挑水会洒,这你信吗?还别说,这说法在陌上花老家也有,小时候就没少听奶奶跟我念叨过 。
那时候,陌上花也曾问过奶奶,为什么小孩吃了鱼尾巴挑水会洒呀?奶奶说:你看鱼尾巴多灵活呀!你每次抓鱼的时候,是不是鱼尾巴左右摆动的最厉害呀!鱼的尾巴就是鱼在水中用来推动自己往前游和控制方向的 。你如果吃了鱼尾巴呀,就会变得和鱼一样左摆右摆了,挑水就不稳了 。小时候听了奶奶的这番解释,似乎觉得有点儿道理,但稍大点之后就清楚了:鱼尾巴活跃,并不代表吃它的人也就具有了鱼尾巴的特性呀!估计老人们说这话,其实要传达的意思是:挑水要稳,不能像鱼尾巴那样来回摆动,否则很容易就把水给洒了 。
再者,陌上花在想,也有可能是鱼尾巴上细刺特多,小孩子吃的话,一不留神就会鱼刺卡喉,所以大人是不太建议小孩吃鱼尾的 。不知道其他父母是不是这样,陌上花的父母就是这么担心的 。其实,在民间这种类似于“以形补形”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说:吃鱼眼能明目,吃猪脑能补脑,吃猪腰能补肾,吃鸡爪能抓钱等等 。但据科学研究,这些说法大多站不住脚,无非是老百姓们的一种美好期望而已!
而且,即使是同一种东西,不同的地区赋予它的寓义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就是那个有些地方的老百姓所说的“吃了鸡爪能抓钱”的说法,在陌上花这儿的说法则是“吃了鸡爪,写字就会像鸡爪一样歪歪扭扭了 。”而且陌上花小时候在吃饭时,还老会被教训:如果不把碗里的饭吃干净,长大了自己就会变成麻子脸 。剩多少粒饭,脸上就会长多少颗麻子 。陌上花小时候其实没少剩饭,但现在脸上可是一颗麻子都没哦!这其实无非就是大人希望小孩能够节约粮食的一种说辞而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