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是怎么参加 青少年足球如何踢得准( 二 )


 
作为社会足球青训机构,来自北京大约40所小学的7000名学员在爱踢客开始自己的足球启蒙,“非球迷”家长越来越多,是因为足球能让家长真正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快乐” 。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的刘宇用“性格孤僻”来形容幼儿园阶段的儿子 。“儿子4岁上幼儿园,没多久老师就找我们家长谈话,说孩子在班里总是一个人待着,从来不跟别的小朋友说话,我们就想方设法给他约小朋友,带着他出去玩,但效果一般 。”
 
“孤僻”的性格是因为“踢足球”变得开朗的 。刘宇听很多家长说体育活动尤其是集体项目对于塑造孩子性格有帮助,而且“男孩子精力旺盛,多运动也有助于多吃多睡”,于是带着儿子来到足球场,当时父子俩都没有想到,这一踢就再也没停下来 。
 
“他今年4年级,但每年夏天的‘百队杯’我们已打了好几届 。从最小的6岁年龄组就开始打,没落下过,最好的成绩拿过一次第三名,对孩子来说这是最大的荣耀 。我们以后可能还会想着把足球当考学‘特长’,但感触最深的其实是他踢球以后性格开朗很多,而且孩子现在特别多的快乐,都是足球带给他的 。”刘宇说 。
 
“其实刚开始在启蒙班也不行,孩子怯场,不敢上场,也不敢跟着教练做动作,熟悉了以后,他的兴趣越来越大了 。后来练到了‘精英队’,一周3练1赛,虽然时间非常紧,但他自己就能坚持下来 。有训练的时候,他下午4点半放学回家休息一会儿吃个简餐就要去球场(校外培训场地离家还有至少半个小时路程),通常6点到8点的训练,他练完回家要9点,这也逼着他计划好自己的时间,提前完成作业 。”
【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是怎么参加 青少年足球如何踢得准】 
越踢越有兴趣,越踢越有乐趣,合理的训练,以及北京市相对丰富的各类小学生足球比赛,让刘宇的儿子真正爱上了足球——当抛弃了功利性的想法,纯粹的足球会带给孩子真实的快乐和真正的成长 。
 
“他7岁那年有场比赛打到了半决赛,常规时间两边平了,最后点球决胜 。我在场下看着手都不由自主发抖,但他非常坦然走过去把球罚进了 。当时我就特别为他感到骄傲,后来说起来,他说他就算以后参加什么考试也不会感觉紧张了 。”
 
从小学到大学,足球可以“不中断”
 
5年前很多北京市小学生的家长还是抱着培养“小升初”特长生的特殊目的把孩子送上足球场,但在2019年北京市教委宣布全市取消“小升初”特长生招生、全部名额用于学区内派位后,多家专注于12岁以下年龄段的足球青训机构同时惊喜发现,“这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和教练达成了共识,足球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就算没有特长生政策,踢球也是好事儿 。”
 
“现在爱踢球的孩子,很少有长大以后去当职业球员的强烈想法了 。前几年北京‘小升初’还没有取消特长生的时候,我们每年有很多学员去考名校足球特长生,可是很少有孩子会去职业俱乐部的低龄梯队试训,所以多数家长的首选,还是希望孩子留在学校里去完成体育项目的深造 。”李钊说,“我希望我们的小学员对足球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他们长大以后,会是和现在的职业球员不一样的一代人 。”
 
过去3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按防控规定,全国的中小学生都有了居家上网课的经历 。学生居家上网课期间,能够拿出一段固定时间“踢球”并不容易,北京也有学校“暗示”家长“不要让孩子去参加户外活动以避免风险”,但过去的两个月内,除6月11日因新冠肺炎疫情全市青少年校外线下体育培训活动暂停至6月25日宣布“解禁”期间,其余周末时段,孩子们脚下的足球从未停止滚动过:2022年这个夏天,北京市“小升初”学生总数约为13万人,“校园足球”能够辐射到的孩子数量约为1/4,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看到的多个青训机构进行教学课程的足球场地,尤其早8点至10点的“黄金时段”,从不缺少适龄孩子在绿茵场上奔跑——小朱姑娘的爸爸老朱,只是担心闺女明年上了初中之后“就没时间踢球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