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背越式跳高的助跑?

一、助跑的技术要素 技术特点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助跑线一般为“J”其优点是:
1.助跑的预备段是一条直线或曲率很小的线曲,因此全球便于加速和发挥速度 。
2.向弧线过渡时比较平缓自然,可以避免停顿或减速 。
3.弧线曲率由大变小,使身体逐步加大内频 。
4.最后一步与横杆约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证人体在腾空后,有一个适宜的相对于横杆的垂直位移距离 。
助跑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并为提高起跳效果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 。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线助跑段与弧线助跑段 。
1.直线助跑技术: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术,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两臂协调配合大幅度摆动;
2.弧线助跑技术:身体逐步内倾,加大外侧腿臂的摆动幅度,保持头、躯干成一直线向内倾 。助跑的整个过程应有明显的加速性和较强的节奏感,尤其是最后几步逐渐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
二、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助跑弧线的曲率不当:
在学习弧线助跑中,经常会出现助跑弧线不正确的问题,主要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错误1:在助跑中,身体内倾不是逐渐加大,而是一开始进入弧线时,身体内倾最大,跑至最后两步时身体反而直立起来,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直线的不合理现象 。错误2:在助跑中,身体内倾没有变化,表现在助跑路线上有跑圆弧的不合理现象 。
错误3:在助跑中,身体内倾由不变大,表现在助跑上有绕弯的不合理现象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学生未能掌握好弧线助跑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弧线并并依靠本体感觉来控制身体内倾的变化 。
检查错误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助跑步点及路线是否正确,可以按照弧线助跑的技术要求,对每一步进行检查,通常每一步跑进方向的转折应逐渐加大 。
主要教学手段:
1、运用各种半径弧线跑练习 。
直道和上、下弯道的加速跑 。
半径为6-8米的圆圈跑、螺旋跑和“8”字跑;
【如何做好背越式跳高的助跑?】直线接弧线或直线切入圆圈跑 。
2、借助器械练习
教师利用长的绳子连接教师和学生 。弧线助跑时,教师用力牵拉绳子以加大向心力,迫使学生躯干保持适当内倾,加强肌肉的本体感觉 。
3、利用标志物进行弧线助跑练习
教师利用标志线或在地面上画出前进路线,要求学生沿标志或路线反复练习,加强正确弧线助跑感觉 。途中的大小块可以用小木块或海绵块,可以放在弧线的一边或两边都放,只放单侧可以避免直线助跑,放两侧可以避免圆弧助跑和绕大弯助跑 。
助跑最后一步的方向不正确
在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中,最后一步出现的问题通常比较严重,主要会产生外八字的跑法,最后起跳时的正确位置应仍然沿弧线方向跑进;而错误技术往往造成错误的起跳位置,致使最后一步的路线偏离了弧线的自然延伸,从而使下肢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分离,导致力的分解,县最后一步支撑中助跑速度方向偏离支撑点,以致无法产生正确的起跳,上体会过早倒向横杆 。
产生原因:起跑前有躲杆意识或急于做背向横杆动作,起跳腿下意识地偏离起跳点 。
主要教学手段:
1.反复进行上1-3起跳练习,强调最后一步上步时起跳腿的摆动方向 。
2.在起跳点放置标志物,以控制最后一步的跑进方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