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是怎么被处死的?他与皇太后之间有什么恩怨?( 二 )

这件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肃顺因何慈禧不和,所以想先下手为强,给咸丰帝献计,并用勾戈夫人来提醒咸丰帝 。可是咸丰帝优柔寡断,没有下得去手,还因为一次醉酒后向慈禧透露了这件事,导致“西后闻之,衔肃刻骨” 。
另一种说法是,咸丰帝曾主动和皇后慈安或恭亲王商讨过此事,但因为慈安为人忠厚,所以没有表示赞同 。而恭亲王奕?希望看在皇子的面子上留慈禧一条生路 。
当然这还离不了主角肃顺,按照《十叶野闻》的记载,咸丰帝曾向肃顺说:“西宫狡恶,实不可恃,子当力辅东宫,勉襄嗣皇帝,庶几危可复安也 。”甚至按照《清稗类钞》所记载,咸丰曾对肃顺说“朕不日将效汉武帝之于勾戈夫人故事,卿谓何如?”只是肃顺噤若寒蝉,不敢发表态度 。
不管怎么说,肃顺并未对慈禧客气,甚至还训斥过慈禧 。更重要的是当咸丰帝要效仿汉武帝之于勾戈夫人时,肃顺虽然未表示赞同,但也没有反对,替慈禧说好话,所以遭到慈禧的报复也是顺其自然的 。而且肃顺的罪名,更多的是慈禧所捏造的,并不是事实 。肃顺只是权力的牺牲品,他的死有自己的问题,但更大的问题却还在慈禧身上 。

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是怎么被处死的?他与皇太后之间有什么恩怨?

文章插图
1861年9月,刚刚就任顾命大臣之首的肃顺被处斩于北京菜市口,北京政变(祺祥政变)胜利的一方是慈安、慈禧、恭亲王奕?等人 。(肃顺画像)
咸丰皇帝即位之初就碰上了天平天国运动,弄得焦头烂额,不得不重用和自己争夺帝位的恭亲王奕?等人 。
1855年,也即是咸丰五年,咸丰皇帝将恭亲王奕?闲置起来,让他远离政治中心,为何?此时咸丰帝一直没有子嗣诞生,如果让恭亲王奕?一直在政治的核心恐怕尾大不掉,一旦自己去世奕?就可能取而代之 。
幸好,咸丰遇到了慈禧,这个女人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未来的同治皇帝 。宠爱慈禧的咸丰帝让她经常处理一些政务,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制衡外朝的官员,以及自己的那帮兄弟们对帝位的觊觎 。
1861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城,咸丰帝逃跑到热河行宫避难,内外交困的咸丰帝处于病危状态 。7月16日,咸丰皇帝任命了顾命八大臣,分别是:
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 。
同时立自己唯一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这八个顾命大臣的称呼为“赞襄政务八大臣”,也就是辅佐载淳的主要是这八个人 。
咸丰病重期间,恭亲王奕?来热河行宫觐见,咸丰帝果断的拒绝了召见,而且将慈安、慈禧两宫太后也都搁置一边了,咸丰帝担心后宫干政!(参与辛酉政变的恭亲王和醇郡王照,其中醇郡王担任九门提督)
顾明八大臣中以肃顺为代表,他严格遵照大清的祖制,不让后宫人员干 。如此以来,后宫代表慈禧和外廷代表肃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了,双方展开了权力的博弈 。
咸丰皇帝去世之时,将两枚皇帝的大印分别交付给慈安和慈禧,慈安掌握“御赏”,慈禧掌握“同道堂”,两个大印同时盖章才能有效,算是权力的制衡吧 。
慈禧热衷于权力,不甘心居于后宫,咸丰帝刚刚去世,她就安排御史董元醇建议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辅政的八大臣对于“垂帘听政”这一建议直接拒绝,堵死了慈禧干预朝政的企图 。为了干政这事,两宫太后和八大臣的协商会议上争夺的不可开交,肃顺在商议时性格大爆发,怼死了慈禧的提议,当时吓得同治皇帝尿了裤子,双方的矛盾激化了 。
没能够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心中不满,随即展开了政变的行动 。首先联系了恭亲王奕?、醇郡王奕譞等人,让他们联系朝中反对肃顺等人的大臣,主要有僧格林沁、军机大臣文祥等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