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脂溶性维生素 。由于它具有促进凝血的功能,故又称凝血维生素 。常见的有维生素K1和K2 。K1是由植物合成的,如苜蓿、菠菜等绿叶植物;K2则由微生物合成 。人体肠道细菌也可合成K2 。现代维生素K已能人工合成,如维生素K3,为临床所常用 。维生素K均为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 。维生素K1是黄色油状物,K2是淡黄色结晶,均有耐热性,但易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故要避光保存 。人工合成的K3和K4是水溶性的,可用于口服或注射 。临床上使用的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能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用以防治血栓的形成 。维生素K和肝脏合成四种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Ⅶ,Ⅸ及Ⅹ)密切相关,如果缺乏维生素K1,则肝脏合成的上述四种凝血因子为异常蛋白质分子,它们催化凝血作用的能力大为下降 。人们已知K是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 。缺乏维生素 K则上述凝血因子的γ-羧化不能进行,此外,血中这几种凝血因子减少,会出现凝血迟缓和出血病症 。此外,人们公认维生素K溶于线粒体膜的类脂中,起着电子转移作用,维生素 K可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功能,缺乏维生素K时平滑肌张力及收缩减弱,它还可影响一些激素的代谢 。如延缓糖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同时具有类似氢化可的松作用,长期注射维生素K可增加甲状腺的内分泌活性等 。在临床上维生素 K缺乏常见于胆道梗阻、痢、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以及新生儿中,使用维生素K可予纠正 。但过大剂量维生素K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新生儿注射30毫克/天,连用三天有可能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
维生素K于1929年丹麦化学家达姆从动物肝和麻子油中发现并提取 。它是黄色晶体,熔点52~54℃,不溶于水,能溶于醚等有机溶剂 。维生素K化学性质较稳定,能耐热耐酸,但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 。它在人体内能促使凝固 。人体缺少它,凝血时间延长,严重者会流血不止,甚至死亡 。奇怪的是人的肠中有一种细菌会为人体源源不断地制造维生素K,加上在猪肝、鸡蛋、蔬菜中含量较丰,因此,一般人不会缺乏 。目前已能人工合成,且化学家能巧妙地改变它的“性格”为水溶性,有利于人体吸收,已广泛地用于医疗上 。
【维生素K的种类及作用】(责任编辑:甘甜)
- 女性饮食减肥的最佳模式
- 那些年曾家喻户晓的明星,至今还让你难忘的有哪些?
- 自己有房子没钱装修,现在让女朋友出一部分钱来装修,做的对吗?
- 我的世界暗门教程
- 猪心怎么整个处理
- 东北冻梨怎么炖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物有什么
- 乘风破浪的姐姐王智复活了吗
- 清晨五分钟美体减肥健美操
- 吸脂纤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