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传奇》截图)
关于“腊”字的记载 , 在许慎《说文解字》中却找不到 , 作为最早的字典 , 字圣居然没有记录这个字 , 这也只能说明当时不存在这个字 , 是后来才出现 。
直到了东汉中后期 , 在《潜夫论·遏利篇》中开始出现“脂蜡明灯”这个词 , 到三国以后 , “蜡烛”才屡见于文献之中 。
在《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石崇拿蜡烛当柴烧 , 以此来炫富的事情。《后魏书》中也写道“世祖南伐 , 刘义恭献蜡烛至” 。此外南北朝事情也流传下来了很多《咏蜡烛》的诗歌 , 这都表明那时起蜡烛已经开始普及了 , 但也仅限于上流社会 , 一般人还是用不起 。
(古代烛下缝衣图)
到了唐代 , 蜡烛开始真正在民间普及 , 但那时的蜡烛制作工艺和现在还不太一样 , 灯芯是用棉线捻成 , 很容易无法烧尽而碳化 , 所以李商隐才会“何当共剪西窗烛” 。
现在的蜡烛主要是从石油中提炼出的石蜡做的 , 而古代最初是用动物油脂、植物油脂 , 更珍贵的就是从蜂巢中提取蜂蜡 。
不过蜂蜡容易软化 , 最后渐渐淘汰 , 到了宋朝人们开始用蜡虫来制造白蜡 。蜡虫的分泌物可以制作白蜡 , 而它所寄居的树被称为“白蜡树” 。南宋《癸辛杂识》中就有对于养蜡虫的介绍 。
因此 , 古装剧中有红蜡烛的镜头是可以存在的 , 但还是要看年代 , 就像《楚汉传奇》中的那样肯定不对 。
农村人叫石油副产石蜡做的蜡烛叫“洋蜡” , 没有洋蜡以前也有蜡烛 。分别是蜂产品黄蜡 , 白蜡虫产品白蜡 。民间早就有用蜡烛照明的传统 。
我们县有个西宮村 , 西宫村每年农历十月十三举办“西宮大蜡会” 。庙会传说始自明朝永乐年间 , 现在已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庙会的来历还有一个神话传说 , 但我们今天重点说的是庙会的主角“大蜡” 。“大蜡”高50厘米 , 上端直径30厘米 , 下部直径20厘米 , 中间用8厘米的柳枝做芯 。这样一个大蜡可以称做硕大无比 , 做蜡烛现在用石蜡掺上红颜料做成大红蜡烛 , 没有石蜡的时代 , 就用白蜡和黄蜡做成大红蜡烛 。蜡烛总重65公斤 , 蜡烛外表还要精雕细刻 , 看上去美轮美奐 , 精美绝轮 。“大蜡”可以连续燃烧三天 , 直到庙会结束 。大蜡在庙会期间一直为人们照明 。从“西宫大蜡会”这一古老传统可以看出 , 没有石油工业的洋蜡 , 古代的红蜡烛也存在上千年了 。
这个问题也可以概括为古代人怎样照明?依据出土的古代灯台 , 先秦时代就有陶器 , 玉石器 , 青铜器 , 秦汉后花样式质地更多 , 更复杂 , 有的就是很优秀的工艺美术品 , 如满城出土的刘胜墓地青铜灯 , 是由宫女执灯 , 废烟从宫女袖子排出 , 很环保 。又如晋代的青瓷卧羊灯台 , 朴实浑厚而传神 。
对于古代用什么东西照明?简答如下①燃烧树枝 , 麻杆照明 , 一些树含油量比较高 , 如松柏树枝 。古代树木可以说到处都是 , 可以就地取材 。但是 , 火种不好管理 。其实除了保留固定的火种外 , 还有个办法 , 就是燃烧朽木作火种 , 没有火苗 , 燃烧时间久 , 又当成作移动的火种 , 便于携带 。②用动物油 , 如猪油 , 牛羊油 。从出土的先秦灯台实物看有石器 , 玉器 , 青铜器 , 陶器 。后来又有瓷器铁器灯台 , 它们必然不是烧柴 , 而是烧油 , 或者用蜡的 。清末民初的齐白石 , 画过《老鼠偷油图》 , 老鼠偷吃的一定就是动物或植物油 。
- 成吉思汗被谁打败了
- 制作史莱姆没有剃须泡沫怎么办?
- 没有大专学历可以考中级经济师吗
- 木瓜丰胸没有科学依据
- 为什么有人觉得山东卫视没有好的主持人?
- 没有社保有工伤吗
- 卡罗拉有没有m档
- 为什么卡贴机没有4G?
- 有没有哪一幅画,画里的角色让你产生难以自拔的迷恋?
- 检察院一般怎么审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