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肥胖祸起“胎婴期” 防病须从娃娃抓起】生意社1月18日讯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已经成为我国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最新披露,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总患者已高达2.3亿 。大众普遍认为,心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好像和胎儿、婴幼儿期关系不大 。其实不然,许多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病、代谢病都可能来源于婴幼儿甚至胎儿期 。大量证据表明,生命早期——胎儿期和婴儿期的营养,不仅仅是满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预防营养素的缺乏,更重要的是对终身健康都有极大影响 。早期营养状态(包括缺乏或过剩),可明显影响成年慢性病的发生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与成人期超重与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抑郁症都密切相关 。而且这种影响可传给子代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出生体重偏低的婴儿,成年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正常婴儿 。荷兰调查了30万1944-1945年出生的男性士兵,发现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高达80% 。那时荷兰正处于二战饥荒年代,营养不良非常普遍 。同期营养条件好的人群发病率则低得多 。一项10788人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出生体重<2.5公斤的新生儿,老年后发生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增高和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出生体重>2.5公斤的人 。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生体重与成年后超重或肥胖存在“U”型关系,即出生体重低和过高都易导致成年肥胖和糖尿病发生,以母乳喂养为代表的适宜营养,则是预防未来肥胖和糖尿病的保护因素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科学家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胚胎源和节约基因型假说,认为生命早期营养受限,机体为了与之适应,只能改变自身结构与代谢,从而使组织细胞数量或比例永久性地得到改变,结果对机体或各器官功能产生长远乃至于终生影响 。这些适应使基因发生变异,被永久编程为节约基因 。当成年后营养环境改变,这些基因就转变成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影响了胰腺、内分泌、肾脏等器官的正常发育,导致中老年后出现程序化的代谢异常,从而诱发超重、肥胖、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导致某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骨质疏松、抑郁症等的发生 。这些研究揭示,预防心血管、代谢等慢性病,必须及早动手,从娃娃抓起,怀孕早期就要引起重视,并采取适宜营养,减轻孕期压力,必可取得良好效果 。(贺耀宗)2009年医药行业大盘点:http://www.pharmnet.com.cn/zt/pandian2009/ 医药政策篇:http://www.pharmnet.com.cn/zt/pandian2009/policy/ 医药市场篇:http://www.pharmnet.com.cn/zt/pandian2009/market/ 医药企业人物篇:http://www.pharmnet.com.cn/zt/pandian2009/company/ 医疗健康篇:http://www.pharmnet.com.cn/zt/pandian2009/health/ 医药论坛篇:http://www.pharmnet.com.cn/zt/pandian2009/bbs/
- 肥胖与压力相关性小 保持身材还靠运动
- 饮食和运动预防儿童肥胖
- 饮食和运动预防儿童肥胖
- 调查显示6成年轻女性 错误减肥严重可致厌食症
- 肥胖多由“病菌”惹祸 饮食不合理菌群失调
- 减肥药方
- 肥胖儿童须警惕这些疾病
- 忧郁型肥胖变身大法
- 瘦小腹:双手微张按揉小腹最肥胖区域
- 小窍门 教你如何应付假日肥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