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长牙期的表现是什么?( 二 )



3.易发烧

牙齿萌出速度与牙根的生长发育有关,牙齿萌出的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 。发烧较为常见,不过由于出牙造成的发热不需要着急吃药降温 。

【家长伸援手】

可以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比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宝宝贴退热贴,洗温水浴,多喝水排尿等达到降温的目的 。但宝宝体温一旦超过38.5℃,很可能是因为身体总体机能下降,发生了细菌或病毒感染,这时家长一定要带宝宝及时就医 。

NO.3 牙齿长出来 该看牙医了

宝宝长出第一颗乳牙时,家长就可以带宝宝见一下儿科牙医 。有利于家长获得宝宝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学习为宝宝刷牙的正确方法,更可将自己喂养宝宝的习惯与医生沟通,确认更有利于宝宝牙齿健康的喂养方式和习惯 。

第一次做口腔检查:建议宝宝6个月时,最晚在1岁时带他进行一次彻底的口腔检查,让宝宝熟悉牙科的环境,同时,家长可以咨询这一阶段宝宝的喂养情况和口腔清洁方面的问题 。

定期检查:一般情况下可以每6个月带宝宝进行一次定期的口腔检查 。
治疗复诊:如果宝宝发生龋齿,至少每隔3个月要带宝宝拜访一下儿童牙医 。
婴儿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到最后一颗乳牙长完,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婴儿长牙期主要有6种表现,父母要做好护理 。
宝宝长牙期间口水会比较多,这是正常现象,妈妈不用太担心,做好必要的护理即可 。等到宝宝一周岁左右,随着口腔深度的增加、吞咽功能的完善,流口水现象就会慢慢消失 。
护理建议:
唾液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妈妈要用柔软的纱布及时帮助宝宝擦干净口水,擦得动作一定要轻柔,否则容易擦破皮肤引起感染 。
如果流口水的地方有发红现象,可以涂抹点有收敛作用的药膏,如果皮肤已经溃烂,则不宜自己用药,要及时就医,可以用小围嘴围在脖子上接纳宝宝流的口水,以免口水弄湿衣服 。另外,宝宝的上衣、枕头、被褥常常会被口水污染,要勤洗勤晒,以免滋生细菌 。
长牙时的宝宝见到什么都想咬,婴儿床栏杆上的齿印、勺子在宝宝嘴里发出的咯嘣声,都说明了宝宝的牙龈在发痒或疼痛 。宝宝还会咬你的胳膊、手指,吃奶时甚至还会咬你的乳头 。
牙齿萌出时对牙龈神经造成刺激,会有些不适,等牙齿都长出来,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不过可采用一些小方法来帮宝宝缓解 。
护理建议:
每天用纱布蘸点凉水擦拭牙龈 。如果是夏天可以用棉纱布包一小块冰块给宝宝冷敷一下,能够暂时缓解长牙带来的疼痛 。
给宝宝的又凉又硬的东西咬,比如勺子、冰棒、冷冻的硬面包、磨牙环等,一来可以缓解不适,二来还能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 。
因为牙龈的不适,宝宝还可能会咬嘴唇和舌头,不但会咬伤自己,还会影响到牙齿的生长,引起龅牙,妈妈应多加留心,一旦发现这种行为就要及时制止 。
另外,这个阶段妈妈要多关注宝宝,不要让宝宝随便拿东西往嘴里放,尤其是易发生误吞和窒息的小物件,都收在宝宝触碰不到的地方 。
宝宝出牙时会发热,一般是宝宝在啃咬东西时导致红肿的牙龈磨破,加上宝宝自身免疫较弱,就容易出现口腔感染和消化道感染,进而引起发热 。
护理建议:
晚上睡觉前一定要彻底清洁宝宝口腔,让宝宝保持口腔干净再入睡 。只要宝宝体温不超过38℃,且精神好、食欲旺盛,就无需特别处理,让宝宝多喝开水就行;如果宝宝的体温超过38.5℃,并伴有烦躁哭闹、拒奶等现象,则应及时就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