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疫苗和一类疫苗的区别在哪?

你好,非常高兴为你解答问题,我国将人用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
其中第一类疫苗是免费提供的,可以在预防接种的单位免费接种 。接种者也是应该接种的,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
第二类疫苗是自愿自费接种的的其他疫苗,即家长所说的计划外自费疫苗 。
一类疫苗因为是政府免费提供,家长只需要根据程序和预约单,到时间带着宝宝去接种就可以,一般不会对要不要接种有疑问 。
而二类疫苗的宣传较少,如果不刻意研究,家长很难搞清楚要不要接种,怎么接种,什么时间接种,甚至觉得二类疫苗不重要 。
其实一类和二类疫苗是根据由谁付费在行政上加以规定的,列入二类的疫苗并非不重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防病的需要,有些二类疫苗也可能会划入一类疫苗 。
对于第二类疫苗,家长只要参照疫苗说明书选择接种就行,至于选择何种价格的疫苗,原则根据家庭经济可承受的能力选择 。我国人口多、密度大,尤其是城市,人口特别密集,预防呼吸道疾病的疫苗,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条件下,家长选择接种疫苗,对孩子是有益的 。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二类疫苗和一类疫苗的区别在哪?

文章插图
我国从行政管理层面将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据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儿童接种第一类疫苗免费,疫苗以及接种费用由政府承担,预防接种单位按免疫程序为儿童接种这些疫苗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
以江西省为例,现阶段江西省第一类疫苗有14种,可预防15种传染病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江西省第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以及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出血热疫苗 。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肝、炭疽、钩体、出血热等疾病 。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程序如下:乙肝疫苗 0、1、6月龄接种,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一个月接种,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接种,第1、2剂次间隔≥28天 。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60天 。
卡介苗 出生时接种,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超过12月龄不再接种 。3~12月龄接种需要作结核菌素试验,试验阴性者方可接种 。
脊灰 2、3、4月龄、4周岁 接种4针,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28天。
百白破 3、4、5月龄、18—24月龄 接种,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28天。
白破 6周岁 接种 。
麻风疫苗 8月龄 接种 。
麻腮风疫苗 18—24月龄接种 。
乙脑减毒活疫苗 8月龄、2周岁接种,7、8、9月份不进行接种。
A群流脑 6-18月龄 接种,第1剂与第2剂次间隔不少于3个月。
A+C流脑 3周岁、6周岁 接种,第1剂与第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第2剂次间隔不少于12个月。
甲肝减毒 18月龄接种 。
儿童在预防接种前,家长应当注意的问题 家长应带孩子到政府部门认定的合格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打预防针前,家长要给孩子洗澡换干净衣裳,在接种前应向接种人员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便工作人员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有无急性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等情形,并在接种人员的指导下配合预防接种 。例如,在新生儿接种疫苗前,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提供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包括出生时是否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多少,新生儿出生评分情况,有无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现患某种疾病等等,以便接种人员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并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如发现接种后出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咨询接种工作人员,必要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正确处理 。预防接种后要让孩子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吃海鲜等容易致过敏的食物,暂时不要洗澡,有时小孩会发生“接种反应”,如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都不严重 。只要好好照料,多喂些开水,很快就会好 。极个别的孩子可能会发高烧,出现过敏等情况,可带孩子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