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特点是什么?

【春节】
四季更替把酒欢,
五谷丰登盼来年 。
炮竹声中一岁除,
合家团聚迎春天 。
【清明节】
细雨蒙蒙绿满山,
梨花如雪覆祖龛 。
天亦有情人合泪,
阴云密布落悲潸 。
【重阳】
枯叶飘零秋风狂,
日落西山早半晌 。
满眼赤橙贪食睡,
绵衣裹身老觉凉 。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
春节,清明节,重阳节都是我国传统节日,下面咱们就具体说说它们的特点 。
一 先说说春节 。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而来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个时候几乎都放假了,在外工作的人都努力往家赶,和家人团聚 。
春节的活动很多:扫尘、祭灶、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 。
把家里彻底大扫除,清除垃圾,换上新的物件,迎接新年 。三十这天贴上红艳艳的春联,期待来年生活幸福美满 。
我们这里初一这天早晨都吃饺子,来庆祝团圆,然后去拜年,送祝福 。从初二开始走亲戚,访朋友 。
二接着说清明节 。
清明节又是传统节日,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到了清明节天气慢慢暖和起来,农民就该准备耕种了 。“谷雨前后,栽瓜种豆”说的就是清明到了,可以准备种植一些蔬菜了 。
清明节由古代帝王祭奠而来,古代人们在这天扫墓、祭奠、蹴鞠、插柳、荡秋千等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诗就充分描写了古人清明扫墓归来的情景 。
到了清明节这天放假,让人们扫墓祭奠 。
三 最后说说重阳节 。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 。我国的古诗词里写了这些活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写的就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写的就是九月九赏菊、喝酒的活动 。
重阳节在农历的九月九日,九九谐音久久,长久之意,所以人们有敬老、崇孝的传统 。
爱老、敬老也是我国人们的传统美德 。2007年7月1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
那么我们过春节、清明节、重阳节有什么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我们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统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中春节,清明节以及重阳节就是三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
春节,其实每个人都很熟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的“新年”,是一年之岁首 。
百岁年为首,春节可以说是我们中华名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岁(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岁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 。
因此春节最大的特点就是辞旧迎新、祭祝祈年,在过春节悠久的历史中我们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习俗,虽然祖国之大各个地方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习俗不尽相同,但大都是围绕除旧迎新祭拜祖先祈祷丰年展开的,比如有“祭灶、扫尘、贴对联、吃年饭、守岁、压岁钱、放鞭炮等等 。
春节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 。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 。

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特点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